《混合運算》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混合運算》說課稿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混合運算》說課稿1
一、教學內容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混合運算》的第一課時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整數的四則計算,能進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連乘、連除、乘除混合等同級的兩步運算基礎上學習的,但運算順序都是從左往右計算的。為了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所以教材選擇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淺入深地促使學生理解混合運算順序,這一內容的學習也為今后的小數、分數混合運算打下的基礎。
三、說教學法:
學法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我認為這節課要達到以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認識綜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地脫式計算。
(2)讓學生經歷由分步列式到用綜合算式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可以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3)讓學生在學生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結合教材的編寫和本節課的特點我認為
教學重點: 用遞等式顯示計算過程的格式。
教學難點:掌握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地脫式計算。
四、教具準備
五、教學法、學法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課我利用情境、生活經驗等多種方法,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
學生是學習是主體,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導學生“觀察、對比、總結等多種方式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
六、教學過程
為了體現讓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習為立足點。將設計以下的五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購物情境,自主解決問題
情境是最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首先用課件出示P30主題圖)星期天,小軍和小晴一起來到商店,想買一些學習用品。讓學生仔細觀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學習用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
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結合自己的購物經驗,讓學生提出一步計算的問題。一個
學生提出問題,全班同學口答。
【設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首先呈現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探討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這段內容是本節課的重點:
為了掌握運算順序,把混合運算的學習和實際問題相結合。激起學生學習欲望,讓學生動發現方法、總結規律。分為五個步驟:
1.課件出示:小軍“買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你們能幫我計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錢嗎? ” 絕大部分學生 可能會進行分步列式,也可能會出現個別學生列出綜合算式的情況。此時先讓分步列式的同學匯報,我及時板書: 先算3本筆記本多少錢?出示算式
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錢? 15+20=35(元)
2、看圖解決問題
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先要算出什么? 你們能不能把剛才這兩個算式合并成一個算式呢?給學生嘗試列出綜合算式的時間和空間,允許討論和交流,然后板書:5×3+20
3、列綜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這樣的算式,它是由兩個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兩步算式,我們叫它綜合算式。這個綜合算式里,在計算時要先算哪一步?得數是多少?這個得數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明白綜合算式的意義。我再次總結指出:在計算綜合算式時,為了看清楚運算的過程,一般都要寫出每次計算的結果,用遞等式表示。向學生介紹遞等式表示方式。接著讓學生用遞等式鞏固聯系。
4、方法多樣:如果我們把綜合算式列成這樣:20+5×3,可以嗎?
讓學生明確: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就是把一個書包和3本筆記本的總價合起來,所以符合題意,是可以的。
在這個綜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數是多少?為什么也要先算5×3?
讓學生自己仿照上面的書寫格式進行脫式計算,教師巡視,幫助困難生,捉錯誤資源。
5、展評作業: 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這道綜合算式的計算,讓學生說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小結: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無論乘法在前還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這樣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算,通常叫混合運算。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怎樣進行混合運算。(板書課題: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數學課是抽象的,有時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計算課。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本環節設計中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這樣學生參與的時間就多,學生發表的觀點就多,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滿足!
三、探討合有乘法和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是本節 課的教學難點
1.首先談話:同學們真愛動腦筋,幫助小軍解決了問題,小軍謝謝你們。(同時課件出示:小晴說:我也想請你們幫忙,我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誰能幫我計算出“應找回多少元”呢?)
讓學生討論準備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題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們是怎樣列出綜合算式的?為什么?
對比方法:此題與前面的綜合算式比較有什么不同?應該怎樣計算?現在你能用脫式進行計算嗎?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捕捉錯誤資源。
可能出現的脫式計算有:
①50-18×2 ②50-18×2
= 50-36 =32×2
=14(元) =64(元)
、50-18×2 ④50-18×2
=36 =36-50
=14(元) =14元)
根據學生的計算情況,相應進行討論評價。
3.小結: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減法的混合運算中,我們在脫式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
【設計意圖:二、三兩個教學環節中,把書中“想想做做”的第2題與學生脫式計算的錯誤資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對錯誤資源的交流、比較、反思中,對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達成共識。這種經歷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學生對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四、應用鞏固,提高能力
為了體現數學來源與生活,用與生活的理念,我設計三個層次的練習:
1. 首先讓學生對混合運算的理解加以鞏固,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說說每題的運算順序,再在課本上寫出計算的過程。要提醒學生注意每一步的書寫格式,后交流計算結果。
聯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是我們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知識技能形成的重要手段。
2、接著課件展示:小明去公園買門票場景兒童每張8元,用100元買12張門票,
能找回多少錢?學生根據信息進行脫式計算。投影展示答案,共同訂正。
2. “算24點”游戲是我國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備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讓學生用三張牌來玩“算24點;”的游戲
第一次游戲:呈現三張撲克牌:2、4、10。
待學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師追問:兩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嗎?為什么?
小結: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時,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戲:再呈現三張撲克牌:4、4、7。
4×7-4的算式中,我們應該先算什么?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既重視基礎知識的訓練,又將知識性與趣味性融合為一體,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數學課因為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而擁有了生命力!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嗎【設計意圖:讓學生總結所學,在交流反思中,意識到學習方式的重要性和數學內容的延續性,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知識的欲望。
整節課的設計我是通過五個環節的教學設計,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理念。我通過引導、對比、交流等形式 ,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過程。獲得知識體驗
《混合運算》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同級混合運算》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混合運算”是在小學生學習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新內容,教材創設了“圖書閱覽室”問題情境,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脫式運算,了解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使他們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逐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借助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在同級的混合運算中,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的道理。
能力目標:在經歷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并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的書寫。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同時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教學難點: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二、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理念,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結合教材的特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學法:新課開始,讓學生通過圖書館這一情景,理解運算順序。
2、演示法:充分借助課件進行直觀演示,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直觀認識,更好地掌握脫式計算。
3、發現、討論法:利用我們小組合作座位優勢,讓小組間討論、說計算過程,從而掌握計算方法。
三、說學法
運用多媒體課件為載體,以觀察、比較、小組討論、推理和應用及口算為主線,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和留給學生學習思考的空間。
四、說教學設計
(一)、復習舊知,做好鋪墊
課件出示下面題目: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學生說說每道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讓學生口頭計算。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第47頁例1。
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和數學有關的信息?
3.要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4.學生獨立列式并進行計算。
5.反饋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方法一:分步算式 方法二:綜合算式
53-24=29(人) 53-24+38=67(人)
29+38=67(人)
(2)匯報交流:每種方法每步分別求的是什么?
6.明確概念,揭示課題
(1)什么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它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呢?
(2)給出規定: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7.運用規定,脫式計算
(1)課件出示:53-24+38,
(2)講解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示范板書:
教師邊講解邊說明:先在“53-24”的下面畫上橫線,為了清楚地看出運算的順序,可以脫式進行計算,呈現出運算的順序和每次計算的結果。在算式的下面寫出第一步計算的結果(29),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照抄下來(+38),在算式的下面再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67)。注意:等號上下要對齊。
(3)梳理提問: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是怎么算的啊?
8.體會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1)課件出示:48-8+17,15÷3×5,指定學生說說每道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
(2)教師指出:加與減、乘與除分別是同一級運算。
(3)學生嘗試計算,同時指定學生板演,教師巡視指導。
(4)歸納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計算(教材第47頁“做一做”)
23+6-11 2×8÷4 72÷8÷3
(1).指定學生說一說每道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
(2).學生計算每道算式,教師巡視,巡視時關注學生書寫的規范性。
(3).全班交流,強調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2.改錯(教材第50頁第3題)
34-17+3 3×8÷4 18÷3×3
=34-20 =24÷4 =18÷9
=14 =6 =2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指定學生說明錯誤的理由。
(2).口答:這些綜合算式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
(四)、課堂小結、暢談收獲
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
教材第50頁的第1、2題。
五、說板書
同級混合運算
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混合運算》說課稿】相關文章:
《混合運算》說課稿12-08
分數混合運算說課稿06-13
《混合運算》優秀說課稿02-27
《同級混合運算》說課稿03-13
《同級混合運算》說課稿11-08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說課稿01-12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說課稿07-17
分數混合運算說課稿通用04-20
《混合運算》說課稿15篇12-18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說課稿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