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白《將進酒》全文帶拼音版
想必大家肯定學過很多古詩,那你也沒有見過帶拼音版本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李白《將進酒》全文帶拼音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白《將進酒》全文帶拼音
qiāng jìn jiǔ
將 進 酒
lǐ bái
李白
jūn bú jiàn huáng hé zhī shuǐ tiān shàng lái,bēn líu dào haǐ bú fù huí
君 不 見 黃 河 之 水 天 上 來,奔 流 到 海 不 復 回。
jūn bú jiàn gāo táng míng jìng bēi bái fà ,zhāo rú qīng sī mù chéng xuě
君 不 見 高 堂 明 鏡 悲 白 發,朝 如 青 絲 暮 成 雪。
rén shēng dé yì xū jìn huān ,mò shǐ jīn zūn kōng duì yuè
人 生 得 意 須 盡 歡,莫 使 金 樽 空 對 月。
tiān shēng wǒ cái bì yǒu yòng ,qiān jīn sàn jìn huán fù lái
天 生 我 材 必 有 用,千 金 散 盡 還 復 來。
pēng yáng zaǐ niú qǐe wéi lè ,huì xū yì yǐn sān bǎi bēi
烹 羊 宰 牛 且 為 樂,會 須 一 飲 三 百 杯。
cén fū zǐ ,dān qīu shēng ,qiāng jìn jǐu ,bēi mò tíng
岑 夫 子,丹 丘 生,將 進 酒,杯 莫 停。
yǔ jūn gē yì qǔ ,qǐng jūn wèi wǒ qīng ěr tīng
與 君 歌 一 曲,請 君 為 我 傾 耳 聽。
zhōng gǔ zhuàn yù bù zú guì ,dàn yuàn cháng zuì bù fù xǐng
鐘 鼓 饌 玉 不 足 貴,但 愿 長 醉 不 復 醒。
gǔ lái shèng xián jiē jì mò ,wéi yǒu yǐn zhě liú qí míng
古 來 圣 賢 皆 寂 寞,惟 有 飲 者 留 其 名。
chén wáng xī shī yàn píng lè ,dǒu jǐu shī qiān zì huān xuè
陳 王 昔 時 宴 平 樂,斗 酒 十 千 恣 歡 謔。
zhǔ rén hé wèi yán shǎo qián ,jīng xū gū qǔ duì jūn zhuó
主 人 何 為 言 少 錢,徑 須 沽 取 對 君 酌。
wǔ huā mǎ ,qiān jīn qíu
五 花 馬,千 金 裘,
hū ér jiāng chū huàn měi jiǔ ,yǔ ěr tóng xiāo wàn gǔ chóu
呼 兒 將 出 換 美 酒,與 爾 同 銷 萬 古 愁。
全文翻譯
你難道看不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從不再往回流。
你沒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發,年輕時候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時就應當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黃金千兩(就算)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夠再得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一次痛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來。
我為你們高歌一曲,請你們都來側耳傾聽: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只希望醉生夢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來圣賢這兩種酒是寂寞的,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年宴設平樂觀的事跡你可知道,斗酒萬千也豪飲,讓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你只管端出酒來讓我喝。
那些什么名貴的五花良馬,昂貴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兒喊出來,都讓他拿去換美酒來吧,讓我們一起來消除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注釋
①將(qiāng)進酒:請飲酒。樂府古題,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樂府詩集》卷十六引《古今樂錄》曰:“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九曰《將進酒》。”《敦煌詩集殘卷》三個手抄本此詩均題作“惜罇空”。《文苑英華》卷三三六題作“惜空罇酒”。將,請。
②君不見:樂府詩常用作提醒人語。天上來:黃河發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勢極高,故稱。
③高堂:房屋的正室廳堂。一說指父母,不合詩意。一作“床頭”。
④青絲:形容柔軟的黑發。一作“青云”。成雪:一作“如雪”。
⑤得意:適意高興的時候。
⑥樽:酒杯。一作“罇”。
⑦“天生”句:一作“天生我材必有開”,一作“天生我身必有財”,一作“天生吾徒有俊才”。
⑧千金:一作“黃金”。
⑨“會須”句:《世說新語·文學》注引《鄭玄別傳》載:袁紹為鄭玄餞行,三百余人向玄敬酒,“自旦及暮,度玄飲三百余杯,而溫克之容,終日無怠。”會須,應當,應該。
⑩岑夫子:岑勛,南陽人,李白好友。
丹丘生:元丹丘,當時隱士,李白好友。
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與君:給你們,為你們。君,指岑、元二人。
傾耳聽:一作“側耳聽”。
鐘鼓饌(zhuàn)玉:形容富貴豪華的生活。鐘鼓,鳴鐘擊鼓作樂。饌玉,美好的飲食。饌,吃喝。玉,像玉一樣美好。此句一作“鐘鼓玉帛豈足貴”,一作“鐘精玉席豈足貴”。
不復:一作“不用”,一作“不愿”。
寂寞:這里是被世人冷落的意思。一作“死盡”。
陳王:即曹植,因封于陳(今河南淮陽一帶),死后謚“思”,世稱陳王或陳思王。宴:舉行宴會。平樂(lè):觀名,漢明帝所建,在洛陽西門外,為漢代富豪顯貴的娛樂場所。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李善注:“平樂,觀名。”
斗酒十千:一斗酒價值十千錢,極言酒的名貴。恣歡謔(xuè):盡情地娛樂歡飲。恣,放縱、無拘束。謔,玩笑。
何為:為什么。言少錢:一作“言錢少”。
徑須沽取:那就應該買了來。徑須,干脆、只管。徑,即、就。須,應當。沽,通“酤”,買或賣,這里指買。取,語助詞,表示動作的進行。此句一作“且須沽酒共君酌”。
五花馬:謂馬之毛色作五色花紋者,極言馬的名貴。一說唐代開元、天寶年間,上層社會講究馬的裝飾,常將馬鬣剪成花瓣形,剪成五瓣的稱五花馬。見《圖畫見聞志》。
千金裘:珍貴的皮衣。《史記·孟嘗君列傳》:“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值)千金,天下無雙。”
“呼兒”句:《西京雜記》載,司馬相如初與卓文君還成都,家貧,曾用鹔鹴裘換酒。將,拿。
爾:你。
白話譯文:
你可見黃河水從天上流下來,波濤滾滾直奔向東海不回還。
你可見高堂明鏡中蒼蒼白發,早上滿頭青絲晚上就如白雪。
人生得意時要盡情享受歡樂,不要讓金杯空對皎潔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會有用,即使散盡黃金也還會再得到,
煮羊宰牛姑且盡情享受歡樂,一氣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我為在坐各位朋友高歌一曲,請你們一定要側耳細細傾聽。
鐘樂美食這樣的富貴不稀罕,我愿永遠沉醉酒中不愿清醒。
圣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無聲,只有那善飲的人才留下美名。
當年陳王曹植平樂觀擺酒宴,一斗美酒值萬錢他們開懷飲。
主人你為什么說錢已經不多,你盡管端酒來讓我陪朋友喝。
管它名貴五花馬還是狐皮裘,快叫侍兒拿去統統來換美酒,與你同飲來消融這萬古常愁
全詩賞析
《將進酒》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沿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七言歌行。此詩思想內容非常深沉,藝術表現非常成熟,在同題作品中影響最大。詩人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了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詩中交織著失望與自信、悲憤與抗爭的情懷,體現出詩人強烈的豪縱狂放的個性。全詩情感飽滿,無論喜怒哀樂,其奔涌迸發均如江河流瀉,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變化劇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張,且常以巨額數詞修飾,既表現出詩人豪邁灑脫的情懷,又使詩作本身顯得筆墨酣暢,抒情有力;在結構上大開大闔,張弛有度,充分體現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豪放特色。
在這首詩里,李白“借題發揮”借酒澆愁,抒發自己的憤激情緒。詩篇發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停”,詩情漸趨狂放。“鐘鼓饌玉”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為“不足貴”,并放言“但愿長醉不復醒”。《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后,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可分四個層次:
第一層:開頭四句寫悲。
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這是非同尋常的。詩人寫黃河,頗能顯示它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詩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巔,頃刻間就著遍了它的萬里流程,因有“不復回”之嘆,盡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其基調卻是悲。
第二層:“人生”以下六句寫歡。
盡管詩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詩人這種歡樂感情是真實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圖一醉方休,因為他說出了“盡歡”的正當理由。
第三層:“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
待到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的感情突然由歡樂轉為憤激,這是因為他要借此把長期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齊渲泄出來。他鄙棄那結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徑,因而說“但愿長醉不復醒”—一這兩句詩可以說集中地表現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
第四層:“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
這一層寫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極點。這是可信的,因為上文說過“千金散盡還復來”。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
詩歌鑒賞:
李白詩歌具有其的特的藝術風格,他的詩歌大多具有豪邁狂放的藝術沒特點。正如杜甫對他的評價,李白的詩具有經風雨,泣鬼神的藝術效果。在李白詩歌中,很多篇章都具有難以掩飾的強烈的情感強,詩歌想象奇譎瑰麗,語言大膽而又夸張,氣勢奪人,頗具震撼效果。詩歌整體風格氣勢磅礴,能夠給人以極大的審美體驗,這些都是李白詩歌獨具的狂放美的展示。在李白的《將進酒》中,這種狂放美也表現的也非常突出,我們通過李白《將進酒》欣賞李白詩歌的藝術特點,深刻領略一下李白詩歌藝術的狂放美特點。
一、《將進酒》詩歌語言上的狂放美
李白的《將進酒》一詩中,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樂觀自信,既像神仙,又像是閑云野鶴的桀驁不馴的詩人形象。李白有著偉大的志向,在他的很多詩歌中,他的寄蒼生、安社稷的偉大抱負都能夠展現了出來。李白認為自己很有才華,以“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自居,另外,他認為自己有才華,很容易可以建功立業。李白認為自己具有很高的用兵才華,“談笑三軍卻”,也認為自己具有很大的政治才干“談笑安黎元”,這些都是李白自持才高的表現。李白不屑于參加科舉考試,他希望自己能夠一鳴驚人。一生中,他從不會違背自己的意愿,不愿意阿諛權貴,表現出極強的狂放性格。但在李白寫《將進酒》時,詩人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齡,但在他的人生中,安社稷,寄蒼生的偉大的抱負并沒有實現。他的一生中,除了寫了一些有名的詩歌外(在他看來,這些詩歌他并不是很看重),其實也沒有什么建樹。如果有收獲的話,就是收獲了在長安三年點綴升平的御用文人的慘痛經歷,這在他們的靈魂上造成了極大的創傷,收獲的是人生的無奈與惆悵,是人生的困窘與不安。在他結束御用文人生涯之后,李白生活非常困頓,“歸來無產業,生事如蓬萊”就是他生活的真實寫照,在這種生活下,李白的心情也很糟糕,但李白畢竟不是凡人,即使在人生失意,人生理想幻滅,在仕途坎坷,報國無門的情況下,李白依然是樂觀的,依然是自信的,依然是狂放的,他永遠都對得起他的詩仙稱號。
在《將進酒》這首詩歌中,李白很多語言是極為狂放的,是擲地有聲的。比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就非常狂放,通過這種狂放語言表現李白的自信、樂觀與大氣。再比如,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這是何等的狂放,在俗人嚴重的金錢權勢,在李白這里都不值得一提,甚至,李白非常蔑視權貴醉生夢死的生活,他寧愿長醉不醒,放浪形骸,也不愿與鼠輩們為伍,過腐朽的生活,何等的偉岸,何等的的張揚,何等的野性,類似的語言在這首詩歌中有很多,這些都構成了《將進酒》這部作品的氣勢狂放之美。這種狂放的氣勢也是狂放情感抒發的基石,在詩中,主人公仿佛成了宇宙的主宰,成立命運的主神,成立能夠與天斗與地斗的真正的勇士,詩歌摧古拉朽,激腸蕩氣,能夠在氣勢上壓倒一切,這就是這首詩歌語言方面的狂放的美。
二、《將進酒》詩歌情感上的狂放美
《將進酒》,這首詩各種,在感情表達上也是極為狂放, 詩歌中的情感真摯強烈,既有爆發力,又有震撼力,能夠帶給人強烈的情感震撼。
詩歌中,詩人與摯友相聚,在聚會中豪飲吐真情,這本是一件人生樂事。詩人在朋友面前,毫不掩飾,把自己的情感與思想都吐露了出來。他用“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這樣句子,表達自己韶華易逝,而壯志未酬的感慨,即使如此,詩人依然鄙視權貴,他把金錢看得很淡,把名利開的很淡,把自己看得很高,把張揚的活著看得很重,在詩歌中,所抒發的情感是極為真摯的,是極為強烈的。整首詩歌基本都是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 情感表達正如黃河之水一瀉千里,同時,情感表達瞬息萬變,詩歌中有悲傷,有歡樂,有無奈,更有激情,有悲傷,有瘋狂,詩人情感在整首詩歌中都表現的淋漓盡致,情感一瀉千里,是一種激情的爆發,能夠產生一種極具震撼的審美效果。
三、《將進酒》詩歌想象奇絕所表現出的狂放美
李白的詩歌,以想象奇絕著稱。在詩歌中詩人大量的應用想象和夸張手法,以這種手法助推詩歌情感與氣勢,最大限度地強化突出詩歌的磅礴氣勢與情感。在詩歌中,大量應用大膽的想象,應用了大量的藝術夸張手法,這也是李白詩歌氣勢上狂放美的一種體現。
在詩歌中有很多想象,比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就是一種想象,通過這種想象,詩人用來表達人生易老,歲月遺失的感慨。詩人用“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是一種夸張,通過這種夸張表達韶華易逝的現狀的無奈。在詩歌中有很多的情境都是詩人想象出來的,通過想象,詩人創造出了一種奇絕的藝術境界,詩歌的想象別具一格,在想象中進行時空交換,進行情感的喜樂表達,通過想象增添了文章的其實,為詩歌奠定了高亢恣肆的狂放基調,詩歌正是用了各種的大膽想象, 有效地強化突出了狂放美特點。
創作背景
關于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說法不一。管士光《李白詩集新注》認為此詩當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秋,當時李白應邀至嵩山元丹丘隱居之處,岑勛當時也在那里,三人置酒高會,席間李白寫了此詩。郁賢皓《李白集》認為此詩約作于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前后。黃錫珪《李太白編年詩集目錄》系此詩于天寶十一載(752年)。一般認為這是李白天寶年間離京后,漫游梁、宋,與友人岑勛、元丹丘相會時所作。
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道士吳筠推薦,由唐玄宗招進京,命李白為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毀,于天寶三載(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詩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勛(岑夫子)應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泄胸中的郁積。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李白《將進酒》讀后感
一直以來,中華民族的詩詞歌賦源遠流長,為每個國人所自豪。在五千中華文明的歷史中,許多詩人留下了無數為人贊嘆的詩句。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駱賓王的《詠鵝》是每個小朋友成長記憶里最先銘記的一首唐詩,成為傳頌的經典。
我還在鸚鵡學舌的幼兒時期,幾乎會被唐詩熏陶,爸爸媽媽為我會背《靜夜思》、《畫》、《登鸛雀樓》、《絕句》等唐詩而感到驕傲。
上小學后,在老師的教授下,我逐步學習了許多唐詩,漸漸理解了詩的意思,優美的詩句吸引了我,從這時起,我深深地喜歡上了唐詩。唐詩豐富多彩,浪漫寫意,博大精深,許多經典的詩句在民間都廣為流傳,就連農村掉了牙齒的耄耋老人都能吟誦兩句,可見唐詩影響非凡。
我喜歡王維的詩,喜歡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田園風格;
我喜歡杜甫的詩,喜歡他沉郁頓挫,憂國憂民的詩風;
我喜歡白居易的詩,喜歡他平易通俗,形式多樣的詩句。
但眾多唐詩中,我最喜歡的當屬李白的詩了。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是唐朝一位偉大的詩人。李白的詩作神思千里無疆,文詞自然流暢,飄逸豪放,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詩文極為工整,正所謂“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
假期里,我和爸爸一起學習了李白的《將進酒》,這首詩語氣大氣磅礴,氣勢宏偉,有很強的渲染力,體現了李白灑脫的豪邁之情。《將進酒》是爸爸最喜歡的一首詩,爸爸還要求我理解全詩的意思,并通篇背誦。
將讀“qiāng”,將進酒是請喝酒的意思,是一首勸酒歌。詩人李白同自己的好友元丹丘、岑勛一起登高喝酒而作的詩。
這首詩主要寫了李白‘‘借題發揮’’、借酒消愁,抒發自己的激憤情緒,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詩人李白一方面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后,并非大言不慚,而是積極進取精神的自然流露,實為壯志;另一方面顯示出為了實現抱負,廣結有識之士,為朋友慷概解囊,輕財仗義,揮金如土,及時享樂的豪情氣概。
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是多么大氣豪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多么瀟灑自信;
“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是多么氣度非凡;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是多么豁達樂觀。
讀了這首詩,我體會到人生不可能一路平順,但當你遭遇坎坷,還能淡笑風生,還能有寬闊的胸懷,是多么偉大的氣度!我要學習詩人李白樂觀自信的精神品質,對生活充滿信心,在理想與現實發生矛盾時也要拿出拼搏的精神。同時,人生易老,所以我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李白《將進酒》教案
教材分析:
《將進酒》這首詩歌大起大落,詩文忽翕忽張。由悲轉喜轉狂放轉激憤轉癲狂,最后歸結于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海奔流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全詩五音繁會,句式長短參差,氣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驚天地泣鬼神,是詩仙李白的巔峰之作。
學情分析:
由于本班學生大都來自農村,加之是理科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高。朗讀這一塊,學生大都比較薄弱,因此希望借助這一課的學習,促進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水平,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朗誦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
1、把握詩歌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復雜性。
2、學習詩歌夸張及比興的藝術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李白不畏權貴,視金錢如糞土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感受詩人形象。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教學方法:
問題式教學法、誦讀感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文人,悲歡離合求一醉,風花雪月尋一醉。
二、解題覽詩
1、題目分析。
2、自由讀詩。
3、分組讀詩
三、分析如何飲酒
你從哪些詩句中看到了李白飲酒時的哪些情態?領略了“酒中仙”的何等風采?
四、分析為何飲酒
1、“人生得意須盡歡”,因“得意”而歡飲?
2、“烹羊宰牛且為樂”,“為樂”而飲酒?
3、“惟有飲者留其名”,李白為“留名”而飲酒?
4、古來飲者無數,李白為何偏以曹植為例?他們二人有何相似之處?
5、據上分析,李白飲酒的原因應該落腳在哪個字上?
6、詩中直接點明情感的字,我們找到了“歡”“樂”“愁”,還有一個字是什么?(悲)李白為何而“悲”?
五、美讀課文
1、學生配樂誦讀
2、教師范讀
3.學生齊讀
六、小結、作業
李白《將進酒》
本學期“青年教師教學全過程賽教”高二年級語文組的參賽課題是李白的《將進酒》。
經過認真準備,加之組內各位老師的悉心指導,最終如履薄冰地完成了全過程,結果還是比老教師有所欠缺。現結合自身特點和賽前具體準備,反思如下。
其一,教教材、教別人和教自己之間的關系。
教教材是照本宣科,教別人是不加取舍,教自己是夜郎自大。所以要講三者結合起來。因此,我一方面認真閱讀《將進酒》和李白的其他作品形成自己的第一認識,一方面在網上占有大量前人的資料,另一方面深入鉆研教材教參和考試相關的標準,從而試圖將三者結合起來,以便形成壹加壹加壹大于三的效果。
其二,吸取借鑒其他老師教學長處的問題。
一是要拿來,勇于向別人學習。二是要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盡量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切莫東施效顰,甚或邯鄲學步,忘了自身。
此次講課因為安排靠前的緣故,等后來聽了很多老師的《將進酒》,想要改進已經無力回天了,只好留到下一屆了——這種教學上的遺憾也是一種催我上進的力量。活到老,學到老。
其三,教師人格感染學生的問題。
語文老師文人氣質會更多一些,往往與當下社會或格格不入或超然物外。只有在課堂上,我們的人格才會往古今來地宣泄而出。這次的《將進酒》教學我就借機進行了一次“不平則鳴”的古今中外大探討,為此還專門將四十五分鐘課堂教學全過程的內容實錄為一片雜文,收獲頗豐;學生也從中跳出樹木見森林,了解了李白此詩的深刻含義。
只不過有一個度的問題:太過,則遠離生活,書生意氣太濃,難以說服學生。太淺,怕又口號式的宣講,簡單道理的重復,不能服眾。這個還要未來進一步探討。
最后,是“一課一得”的問題。
先要反思學生上了我這節《將進酒》有什么收獲的問題。不求多,不求泛,不求虛,不求假。
再要反思“教學反思”的反思的問題。仍舊是求真務實,不空話套話;認認真真,不寬泛堆砌。
一課一得,一次一得。鑒定扎實,一步一個腳印。這就是《將進酒》這節課的反思——好風憑借力,送我上云天。
李白《將進酒》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本詩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特點:
本課是蘇教版選修教材《唐詩宋詞選讀》第三專題“放飄逸的李白詩”里面的一首詩。李白是唐代詩壇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詩飄逸豪放,語言流轉自然,他的古體詩和七絕尤為后人所稱道。《將進酒》是一首鮮明體現詩人創作風格的勸酒詩,李白飲酒悲歌,一吐心中塊壘,既有治國齊家的理想,又有懷才不遇的苦悶,但李白傲世的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又使全詩悲而不傷,憂而不愁。蘊涵其中的開闊與曠達打動人心而又引人思考。無論是從提高個人的修養角度來講,還是從備戰高考的角度來說,李白的詩都是很好的例子。
2、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為高二年級學生,在此之前學生已學過李白的《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對李白的生平及作品主要特點有了較深的認識,因此在教學本詩時對這些不再介紹,而主要從頌讀的角度來分析把握詩人的感情變化。
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
過程與方法
1、因聲求氣,誦讀全詩,把握詩中句式的長短變化和韻腳的疏密轉換。
2、在有感情、得法的誦讀中,體會全詩思隨情轉,音以律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詩人借著酒興,淋漓盡致抒發不平之氣。
2、在誦讀中感悟詩句間蘊含的詩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因聲求氣,誦讀全詩,把握詩中蘊含的詩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融入詩境,吟詠詩韻,認識到李白在勸酒放歌中,吐胸中塊壘,抒發多種人生感慨。
二、說教法
誦讀、討論、探究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一課時。
說明:對于學生來講,他們的生活經歷和社會經驗與教師不同,所以他們對詩文的理解也和教師存在著差距。而對詩歌的欣賞,并不是說要教師把他們從詩歌中領悟到的思想感情、詩歌的藝術特色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而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理解,如何去欣賞。是要學生主動去思考的,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本首詩中,瑯瑯上口的句子、名句非常多,學生一般都有各自所欣賞的句子。多讀能加速學生對詩歌的理解,而讓他們邊讀邊欣賞,而且要自己來講明原因,必然就需要仔細深入去思考,比如這句詩句好在哪里,體現了怎么樣的感情,有什么樣的藝術特色等等。這樣就能使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主動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主動學習加上教師的引導,既可以理解整首詩的內容、特色、思想,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和欣賞能力。
三、說學法
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是學生走向自主學習的根本途徑,因此本節詩歌教學也十分注重學法的滲透。
1:通過強調朗讀加強學生讀的意識,尤其是詩歌這一體裁。
2:李白其人及其詩歌學生略知一二,通過讓學生自己查找相關資料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并加深學生對詩人的了解和對作品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播放《唐之韻 第七集一代詩仙(上篇)》(視頻),創設情境,深情導入:
二、初步感知
1、解題:
2、寫作背景:
3、初讀解字詞知韻律——讀準字音,把握節奏,掌握字詞文意。
①、教師范讀,學生正音。
②、播放配樂朗誦(濮存昕朗誦),初步感知全詩的韻律和氣勢。
③、學生誦讀。
三、引領探究
①、詩歌開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發了李白怎樣的感嘆?
②、“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辭手法?請找出分析。
③、李白因何要如此縱情于酒,透過這些“勸酒詞”你讀到了李白什么樣的情感?請舉詩中詩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變化起伏。
④、“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是詩人的真心話嗎?為什么?如何理解“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
四、合作探究
試將“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做一比較,說說二者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總結升華:
六、訓練檢測:
七、拓展材料:
人生短短幾個秋,不醉不罷休,東邊我的美人,西邊黃河流,來呀來個酒呀,不醉不罷休,愁情煩事別放心頭。(播放音樂,欣賞《愛江山更愛美人》歌詞)
八、布置作業:
1、收集有關寫“酒”的古詩詞。
2、背誦并默寫全詩。
九、板書設計:
將進酒
李白
初步感知
引領探究 奔流到海不復回,高堂明鏡悲白發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千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全詩的感情變化:悲—→樂—→憤—→狂
悲 喜(樂)(歡) 狂 ↓ 憤 狂 感情主基調:憤慨
【李白《將進酒》全文帶拼音版】相關文章:
李白將進酒全文帶拼音03-15
李白將進酒全文拼音03-03
李白 將進酒詩全文拼音03-04
李白《將進酒》原文帶拼音版及全詩賞析04-13
李白《將進酒》原文(帶漢語拼音)03-03
將進酒李白拼音07-20
李白的將進酒全文12-21
李白將進酒全文11-25
古詩將進酒帶拼音版介紹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