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羨林《聽雨》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聽雨季羨林的讀后感(精選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聽雨季羨林的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聽雨季羨林的讀后感 1
最開始吸引我的是季老先生樸實的起筆,他所說的“雨敲鐵皮”下雨時在我家中我亦可領悟得到。于是這對我來說有莫名的熟悉情結和感動,如覓到知音。
我之所以稱季羨林為季老先生,是因為在我印象中他就是一個老人,從來都是,慈祥而心思細膩。我讀他的文章,是以一種認真的態度來拜讀的。
季老先生說聽雨給他飄飄欲仙之感。在我看來,無論是大或小,快或慢,響或沉,我都聽得喜悅。一陣涼風襲來,抱緊雙臂,深呼吸一口夾雜著泥土馨香的“雨香”,那是自在而愜意的。我的心情隨著雨勢變化而變化。蒙蒙細雨時,如有一股力量催我入眠,我沉沉欲睡;雨下得厲害時,如天降神威,我也跟著起勢,希望再下大點。天正起風欲下雨時,我祈求快些下雨,讓我伴著雨聲入睡,離開這世間的一切浮躁,到夢里尋個人間究竟。
季老先生和我還是留著童真的。對于下雨,我們都是喜悅的,不管她是否帶來小麻煩。小孩子不僅喜歡聽雨,看雨,還喜歡踩雨,在水坑里盡情玩耍。
雨總要停的`,雨后的清新也有一番怡然自得的喜悅,盡管我還是余興未盡。
聽雨季羨林的讀后感 2
季羨林的《聽雨》清新質樸自然,讀起來感覺很親切。
“聽雨”這樣一個簡單的題目,作者卻圍繞著它寫了雨聲的詩詞,聽雨時的心情,聽到雨聲時的聯想。
研究學問的季老,聽著陽臺頂鐵皮被雨打的聲音,他感到很舒服,從中他能聽出金聲玉振,他能聽出黃鐘大呂,他能聽出大珠小珠落玉盤。他還能聽出雨如彈素琴,如舞霹靂,如百鳥爭鳴,如兔落鶻起,他聽得心花怒放。
聽雨他想到了林妹妹喜歡李義山的“留得殘荷聽雨聲”,他想到了朋友的`詩句,還想到了蔣捷的《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
季羨林感慨一番,才說出自己欣然聽雨的原因,十年九旱的北方春季太需要雨了。這一年春,天旱得邪行,季羨林天天看天氣預報,時時觀察天上的云,連做夢看到了都是細雨蒙蒙,F在雨下了,他如何能不高興呢。
雨聲是多種多樣的,只有雅人才能聽懂。聽雨聽出了一生。
“天義有意,聽者有情!弊x季老的散文,你不僅能感受到他胸襟博大,達觀睿智,還能學到“謙虛”這彌足珍貴的品質。記得《聽雨》中季老時不時稱自己為俗人,一個學貫中西的東方學大師稱自己為俗人其謙遜由此可見。這不免令我想起“感動中國”頒發給季老獎項時,他反復念叨著“不敢當”,那種季老獨有的謙虛令我感動不已。
季羨林的書就像一面鏡子,當你面對它時,總會發現自己情操上的不足,但當你虛心求教時,鏡的那一頭季老也總會循循善誘地向你傳授人生之道。
聽雨季羨林的讀后感 3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中舟,江闊云低,斷雁葉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雨,往往會讓人聯想到的情景。就拿“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詩來說吧。剛接觸這句話,你腦子里可能會浮現出這樣一個場景:一年的清明節,天空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漫步雨中,似有似無的春雨打在肩上、頭頂,像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在你身上蹦跳著。路上不斷地走來的行人,每個人都匆匆走向遠方。他們可能家里有急事吧。但仔細一看,可以發現他們眼里帶了些許憂傷。在這個雨聲滴滴嗒嗒的早晨,他們可能想起了自己已逝的親人了吧;蛟S他們的親人正在天國里微笑著看著他們吧。
再拿“潤物細無聲”來說吧。你想像一下吧。有一塊已經很久沒有下雨的地方,大地已經開始龜裂,似一張張干裂的嘴唇,期待雨神的'降臨。農作物們已經枯死了,就連遍地的雜草也被曬干了。最后一只知了也因為太渴了而倒斃。炙熱的太陽烤著大地。忽然,一陣風吹來,天空立刻布滿陰云,下起了小雨。一時間,整個世界都寂靜無聲。每個東西都張開嘴巴接著。漸漸地,有一只不知從哪里早出來的知了叫了,野草和農作物都重煥生機。
雨不僅自身能滋潤萬物,就連聽雨也可以使人擁有好心情。你聽雨點打在雨棚的聲音:嗒,嗒嗒,嗒嗒嗒。這些雨點變成一個個美妙的音符,在雨棚上開起了自己的音樂會。你在閑暇之余,可以靜心聽一聽這些小精靈在雨棚上跳動的聲音。你會發現,它們有時十分開心,有時十分悲傷,有時又十分煩惱。它們擁有人的性格。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應該熱愛雨。
哦,下雨了。你聽,那美妙的聲音開始了。它們變幻莫測,似山巒,似亮溪,似密林,似深谷。雨在淅淅瀝瀝地下著……
聽雨季羨林的讀后感 4
作品寫的是作者坐在自家陽臺上聽雨春雨時的所見、所想。一場寶貴的春雨勾起作者無限的遐思,聽出人生的各種境界。下雨本是我們生活中一件見怪不怪的事情,也許我們并沒有多少感受,或者大都厭惡地抱怨道:“好討厭的下雨天,弄的哪里都是濕的!钡,一場春雨,使作者感覺到平靜、閑適,“感到無限的喜悅”,“仿佛飲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飄飄欲仙之概”。作者運用這些比喻帶領讀者進入愉悅的心境。繼而作品著重、大量運用問責描寫了雨滴滴在檐溜上發出的聲音,“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鐘大呂……”,這些描寫和比喻,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不由得感覺自己仿佛置于陽臺上同作者一起聽雨,心境不由得隨著作者的心境變化而變化。
作者說,下雨最先使他想到的是麥子,是久經干涸的小麥。這時,作者聽雨的心境是久久盼望春雨的農民的心境。一場“貴如油”的春雨緩解了作者的“焦急之情”,使作者的“夢境實現了”,聽到雨聲作者心曠神怡,神馳千里。作者的生命“憑空添了一片溫馨,一篇祥和”,當然,說是“憑空”,其實不然。
作品中,作者還引用了宋蔣捷的一首聽雨詩,蔣捷用這首聽雨詩來概括自己的'一生,其中透露出些許悲涼之意,作者也借此詩來表達聽雨的一種別樣境界,同時,讀者不免情緒也稍微低轉,然而作品并向這方面延伸,而是作者帶領讀者進入“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的人身境界,讀者的情緒不免又斗轉,隨著作者又轉而“聽雨而興高采烈”。作者隨后由遠及近地欣賞景物,用所感所想帶領讀者品味聽雨、看雨的樂趣,進入另外一種聽雨的境界。
季羨林老先生看似平常平凡的聽雨經歷,轉化成質樸素雅文字,娓娓道來,將讀者輕松地引進聽雨看人生的不同境界……
聽雨季羨林的讀后感 5
春雨,在古代是一種吉祥的象征。詩人也對她多有贊美之聲,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就是千古名句。
季羨林老先生的《聽雨》更是如此。季羨林先生通過大旱之中的一場春雨,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情感。文章最后,季羨林老先生更是“潛心默禱,祝愿雨聲長久響下去,響下去,永遠也不停。”
雨,我從小到大見過無數次了。小時候,在雨中奔跑、嬉戲,快樂無窮;當然,也有一次,因為雨下得太突然,被淋了個措手不及,沒幾天,就凍感冒了,F在的我,已經沒有了對雨的厭煩之情,偶爾還會因為突然下雨高興一回。
讀了《聽雨》。我又想明白了許多。在中國,聽雨的人從來不在少數,但能聽出雨意的人,大多數都是對塵世有所感悟的人。點點雨聲中,卻不知包含了多少思念、留戀。其中最為經典的莫過于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雨紛紛”三個字,正襯托著“欲斷魂”,從字句上也能看出作者心中的凄涼。而季羨林老先生的.《聽雨》寓意則是相反。季羨林老先生開始的興奮是為了這大旱中,終于下起了雨!雨,能夠使農作物生長的更迅速,更是季羨林老先生盼望已久的心愿,終于實現了!
雨,對人有時也是一種回憶,如說是聽雨,倒不如說是用心觀雨,聽雨聲在心中回響,世間萬理,皆在心中。
雨在心中,心何嘗不在雨中?
【聽雨季羨林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聽雨 季羨林05-19
季羨林散文《聽雨》09-15
《聽雨》閱讀答案季羨林09-14
《聽雨》(季羨林)閱讀答案07-27
季羨林《聽雨》練習及答案05-24
季羨林《聽雨》閱讀練習及答案09-23
季羨林散文《聽雨》教案(精選6篇)09-26
季羨林《聽雨》讀后感(精選6篇)04-11
聽季羨林先生談翻譯05-24
聽雨聽心經典散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