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時間:2023-11-18 10:00:23 芊喜 課文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數學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古人云:“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思”是學習的重要方法,“疑”是啟迪的杠桿;學習中沒有疑問,思維就沒有依托和內容,那就會出現“學而不思則罔”的現象。因此,在教學中,重視學生讀書,培養讀書習慣和自學能力是改變“教師聽,學生聽,有師易,無師難。”局面的一個重要手段,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則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基本途徑之一。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呢?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數學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數學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一、課前精心編擬自學提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課文不同于語文課文。語文課文有故事情節,而數學課文則是以嚴謹、演繹的面貌出現,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自學數學課文讓學生閱讀有一定困難,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數學課文的教學特點,積極創設讓學生讀書的境界,使學生對需閱讀的內容產生興趣。讓他們探索未知,發現新知而積極主動地閱讀教材,激發閱讀的動機。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及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編擬自學提綱。自學提綱實際是為學生安排一條思考探索的途徑,這具有定向的作用,讓學生按照自學提綱的順序和要求進行閱讀課文,以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習慣。例如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一課,編擬好提綱:

  1、觀察P100例1的兩個圖形,它們各是什么圖形,各有幾條邊?幾個角?每個角是什么角?

  2、長方形、正方形的邊、角各有什么特點?

  3、平行四邊形有幾條邊、幾個角?

  4、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各有什么異同?要求學生像閱讀語文一樣根據這些問題進行圈點勾畫,整體粗讀,不懂處細讀,關鍵處精讀,從而知道哪些自己可以讀懂,哪些還有困難。讓學生帶著要求、問題去讀,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在重點、關鍵地方多分析、多思、多動手、動腦,而且可以幫助學生自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找到難點,提高課堂質量。

  二、重視閱讀方法指導,課中巧妙設疑。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學生在學習上往往對教師有一種依賴,特別是數學,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教師怎么講,學生怎么聽,這樣就妨礙著學生的智力發展。因此,教師充分利用課文指導學生看書學習,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為了提高讀書效率,對課文中比較抽象難度較大的內容,一般水平的學生閱讀時鉆不進去,又跳不出來,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把知識點講授和閱讀結合起來,從舊有知識,生活實際、具體實踐操作等出發,巧妙地設疑,把難點分散,帶著疑問,有針對性地閱讀揭示問題的本質,深化知識。如在教學商不變的性質,“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看書后,教師設疑:為什么要寫上“在除法里”?“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怎樣理解?“相同的倍數”什么意思?這樣的質疑問題,既加深了學生對數學性質的認識,又加深了對數學語言的科學性、精練性的理解,從而激起學生再閱讀課文的興趣,解決了課堂講授的重點和難點。

  三、鞏固認知要實,課后整理歸納。

  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形成后,尚未達到掌握的程度,課后整理歸納每學完的一小節或一單元,把主要知識分門、分類加以歸納、整理,使之系統化、概括化,形成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中的練習編排意圖,緊密配合例題,圍繞重點,有計劃地安排鞏固練習,也可布置些課外閱讀。如教學:“年、月、日”以后,可讓學有余力的學生閱讀課外讀物“十萬個為什么”不僅可鞏固已學知識,更能激發學生不斷攀登數學高峰的興趣。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要以“本”為本,精心設計,重視學生閱讀,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是進行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徑。

  數學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一、指導學生掌握基本閱讀方法,培養閱讀習慣

  課外要安排學生預習,課內要給時間讓學生看書。學生能夠看懂的內容,教師要盡可能讓學生自己閱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提出明確的要求,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一)讀記結合,讀寫結合。閱讀離不開寫寫畫畫和記憶回顧,否則就達不到理解、消化、吸收之功效。例如應用題的教學,就要讓學生閱讀并記憶,達到能夠背誦或用自己的話復述的程度,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就能自己領悟、理解所讀之題。

  有關概念、法則、定理、推論等,學生不僅要讀、要寫,還要記憶,做到讀、記結合,讀、寫結合,手、腦、眼并用。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運用好教材,不斷強化這些基本閱讀方法。如教材中的“數一數”、“猜一猜"、“讀一讀”、“想一想"等,教師則應該放手讓學生去完成。

  (二)提綱導讀。即指定閱讀范圍,列出應弄清、回答的問題。設計提綱時,應注意坡度,還應遵循認知規律,循序漸進,逐步深人。如在學習“反比例函數及其圖像”時,可列出如下導讀提綱:

  1、什么叫做正比例函數?成正比例的兩個變量的商有什么特征?

  2、什么叫做反比例函數?成反比例的兩個變量的積有什么特征?

  3、怎樣判斷兩個變量成反比例?怎樣判斷一個函數是反比例函數?

  4、反比例函數的圖像是怎樣的?k>0時,圖像在哪里,增減性如何?

  描述其增減性時為什么要加上“在每個分支里"這個語句?

  5、畫反比例函數圖像列表時,有哪些注意點?

  (三)讀議結合,讀練結合。即讓學生閱讀指定內容,在讀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在能讀懂的地方寫上體會或見解,然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提出問題,全班探討;匯總見解,全班分享。還可讓學生閱讀教材后,嘗試做一做練習。練習題不能完成或把握不大的,再去閱讀教材,以“練”促“讀”,讀練結合。

  二、指導學生“鉆進課本,把書讀透”

  數學教材的咬文嚼字不同于語文教材里的字、詞、句。數學教材著重研究的是那些限定性的詞語和條件,或“不起眼”的詞語。教師要指導學生對這些詞語和條件進行深人分析、論證,讓學生鉆進課本,把書讀透。

  例如:公式"a0=1(a≠0)"中的a≠0,概念“形如y=kx(k≠0)函數叫做一次函數”中的k≠0。我們就要特別指出,并提請學生閱讀時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又例如"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周角所對的弧相等"。

  緊接著又有一條推論為“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我們就要問一個問題:為什么前者要加上“在同圓或等圓中”這個條件,而后者不需要這個條件呢?

  三、指導學生跳出課本,把書讀精

  書讀到一定階段,要教給學生依據課本前后相關的內容,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歸納、整理,形成知識網絡,達到綱舉目張的效果。這種歸納整理應該布置給學生,先讓學生自己通過查閱課本來完成,教師不能包辦代替。在不斷地歸納整理中,逐步提高學生的歸納整理能力,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

  例如:在學完“圓錐體積的計算"后,可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整理歸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并結合圖形特點,將公式進行精簡,如圖表。

  又如,在學完“二次三項式的因式分解”后,可指導學生歸納整理因式分解的一般方法:多項式為二項的,用平方差公式或立方和(差)公式分解;多項式為三項的,用十字相乘法,完全平方公式或求根公式法;多項式為四次及以上的,用分組分解法;此外,不論多項式有幾項,有公因式就要先提出公因式。

  人類幾千年的思維成果基本是以書面文字的形式儲存的,有堅實的閱讀能力,才能占有這些成果,并轉化為現代思維的組成部分,使后人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攀登思維高峰。

  如何提高中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特別是提高閱讀數學教材的能力,值得我們去進一步探索。

【數學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相關文章:

光陰閱讀課文答案06-12

敬重卑微閱讀課文答案06-11

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06-23

小英雄雨來閱讀課文05-06

閱讀課文睡蓮主要內容06-06

生活中的數學小報圖片07-03

生活中數學小報的內容06-14

談《赤壁賦》的教學指導策略05-13

古典詩詞教學中的意象教學10-24

如何在寫作中運用好排比句12-1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视频在线视频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高清 | 亚洲高清国产a在 | 偷偷要色偷偷中文 | 中文字幕欧美激情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