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參差煙樹灞陵橋-柳永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4-08-17 12:44:45 海潔 柳永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少年游·參差煙樹灞陵橋-柳永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少年游·參差煙樹灞陵橋-柳永原文翻譯及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少年游·參差煙樹灞陵橋-柳永原文翻譯及賞析

  少年游·參差煙樹灞陵橋-柳永原文

  少年游·參差煙樹灞陵橋

  柳永〔宋代〕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注釋】

  少年游:詞牌名。《樂章集》、《張子野詞》入“林鐘商”,《清真集》分入“黃鐘”、“商調”。各家句讀亦多出入,茲以柳詞為定格。五十字,前片三平韻,后片兩平韻。蘇軾、周邦彥、姜夔三家同為別格,五十一字,前后片各兩平韻。

  灞陵橋:在長安東(今陜西西安)。古人送客至此,折楊柳枝贈別。

  風物:風俗。

  楚宮腰:以楚腰喻柳。楚靈王好細腰,后人故謂細腰為楚腰。

  蘅皋(héng gāo):長滿杜蘅的水邊陸地。蘅即杜蘅。

  陽關:王維之詩《渭城曲》翻入樂內《陽關三曲》,為古人送別之曲。

  蘭橈(ráo):橈即船槳,蘭橈指代船。

  少年游·參差煙樹灞陵橋-柳永拼音解讀

  shǎo nián yóu ·cān chà yān shù bà líng qiáo

  liǔ yǒng 〔sòng dài 〕

  cān chà yān shù bà líng qiáo,fēng wù jìn qián cháo 。shuāi yáng gǔ liǔ,jǐ jīng pān shé,qiáo cuì chǔ gōng yāo 。

  xī yáng xián dàn qiū guāng lǎo,lí sī mǎn héng gāo 。yī qǔ yáng guān,duàn cháng shēng jìn,dú zì píng lán ráo 。

  翻譯

  高低不一好像煙一樣的柳樹掩映著灞陵橋。此處風俗依舊和往朝一樣,送別的人們,折柳送親人。衰敗的古楊殘柳,幾經攀折也憔悴的像楚宮里的細腰女人一樣消瘦了。

  夕陽悠閑照大地,秋光漸消去,離別的憂思如蘅草鋪滿江岸望不盡。一首送別《陽關》曲,曲盡人腸斷,獨自倚靠著船欄桿久久行。

  賞析

  長安是柳永的前朝漢、唐的國都,是那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然八方云集,各種人物來往奔走、聚散于此。霸陵橋在長安東20里,是去中原交通必經之地,因而常成為人們送別之處。楊柳歷來作為柔情的象征物古人在離別時常常折柳相贈,表示自己依依難盡的情意。因為被詩人們反復寫在詩中,逐漸形成歷史的積淀,于是,霸陵橋就成了十里長亭送別的典型象征景物,而折柳贈別也就成了離別的典型習俗,被沿用下來。

  柳永這首詞當寫于離別長安之際。正是運用了這離別的典型場景、典型習俗,來抒寫他的離愁的。因為末句“獨自憑蘭橈”,我們知道柳永是乘舟離長安,從舟中展望霸陵橋景色的,因而首句就見出他寫的是遠景:參差煙樹。一個“煙”字把霸陵橋四周,樹影濃淡高低、柳色氤氳迷蒙、略帶纏綿、悱惻、凄迷的景色,全部概括出來。真可謂煉成一字,盡得風流。“風物盡前朝”看似平常敘述語句,交待事理者,卻暗含著作者的懷古幽思:風景不殊、人事全非難怪橋邊煙樹愈覺凄迷。下段承此句而來,看那些飽經滄桑的古柳衰楊,經過人們多次攀折送別,已經憔悴瘦損得像古代楚宮里宮女的腰肢了。這里用了一個典故。《韓非子·二柄》中云:“楚靈王好細腰”,宮女們為了減肥求寵而減食,因而釀成“宮中多餓死”的慘劇。用楚宮女的腰肢來比喻古柳的憔悴,不僅形象上、習慣上相吻合(我國詩人習慣將柔細的柳絲比喻女人的細腰),而且暗喻被損害者的命運如此相仿佛,抒發了作者的無限悵惘之情。

  下片:“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柳永此次離別長安正是秋天的一個黃昏時候。夕陽秋光本是自然景物,用一“閑”一“老”字加以人格化,立即染上了濃郁的感情色彩,似乎感受了作者的情緒,夕陽也變得懶懨懨的了。秋光更變得蒼黃衰竭了。蘅即杜蘅,俗名馬蹄香,是一種芳草。皋指水邊高地。連長遍水邊高地的杜蘅,似乎也都被離別的愁緒所籠罩、纏繞了。這都是移情手法,也就是托物以言情,情以物現,物因情變。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中評柳永詞,說他善于“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從這兩句也完全可以看出他深湛的詩詞功柢。《陽關》古曲是抒離別情的音樂,離人聽去,能為之斷腸。柳永獨自坐在船艙,憑靠著蘭木做的劃槳,目睹斜陽芳草,耳聽斷腸《陽關》,這離愁別緒叢集心頭怎能忍受得了?這首詞,就在這種意猶未盡、欲說還休的深沉的憂郁中結束,使讀者心中仍為裊裊余愁所繚繞。

  創作背景

  柳永作為”西征客“來到漢唐舊都長安,又在灞橋這一個傳統的離別之地與友人分袂,他徘徊在橋上,自然神思徜徉,離憂頓生,有感而發寫下此詞。

  名家點評

  《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 中馮煦: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詞潔輯評》中程洪:屯田此調,居然勝場,不獨曉風殘月之工也。

  作者介紹

  柳永柳永(約987-約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后人稱他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為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于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詞人。

  柳永是詞史上第一個大量創制慢詞(長調)的詞人。他的《樂章集》中有一半屬于長調。由于他的提倡,慢詞廣為流行。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為主,他繼承和發展了民間詞的傳統。開創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群眾基礎,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陳振孫(南宋)評柳永的詞:“音律婉諧,語意妥帖,承平氣象,形容曲盡。”

【少年游·參差煙樹灞陵橋-柳永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柳永《少年游·參差煙樹灞陵橋》全文及鑒賞08-07

《少年游·參差煙樹灞陵橋》全詞賞析07-30

柳永的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08-26

李白《灞陵行送別》全詩翻譯賞析04-20

柳永《少年游·長安古道馬遲遲》原文賞析10-11

雨霖鈴柳永原文翻譯及賞析12-15

零陵早春柳宗元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2-15

少年游柳永02-20

《雪梅香·景蕭索》柳永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9-2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男女在线观看视频 | 在线观看国精产品二区 | 日韩欧美亚洲一中文字暮精品 | 一本清日本在线视频精品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 | 野狼在线亚洲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