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百歲夜詠懷》

時間:2025-01-03 08:44:57 詩琳 劉禹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古詩《百歲夜詠懷》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百歲夜詠懷》,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百歲夜詠懷》

  歲夜詠懷

  彌年不得意,新歲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幾多?

  以閑為自在,將壽補蹉跎。

  春色無情故,幽居亦見過。

  【注釋】

  ⑴彌年:即經年,多年來。

  ⑵新歲:猶新年。

  ⑶同游者:指志同道合,同游共處的人們。同游:互相交往。

  ⑷自在:自由;無拘束。

  ⑸蹉跎:失意;虛度光陰。

  ⑹無情故:不問人情世故。

  ⑺幽居:隱居,不出仕。見過:謙辭。猶來訪。

  【白話譯文】

  我一年比一年不得意,新的一年又將會如何?回憶過去一起交游的朋友,現在活著的還有多少?我把閑居當作自由自在,把長壽看作補回歲月蹉跎。只有春色不管人情世故,在閑居的時候還來探望我。

  【創(chuàng)作背景】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駕崩,太子李誦抱病繼位,是為順宗。他重用王叔文、王伾、劉禹錫、柳宗元等,實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措施,并給社會和人民帶來明顯利益,史稱“永貞革新”。但這一運動很快遭到宦官、藩鎮(zhèn)和大官僚們的聯合反撲,逼順宗退位,讓太子李純上臺,是為憲宗。革新人物王叔文先被貶官,后處死;陸質、王伾,相繼病死;劉禹錫、柳宗元等八人被貶為遠州司馬,史稱“八司馬”。此后一個個都長期過著貶謫生活。元和十四年(819年),劉禹錫老母病逝,在護送尋柩過衡陽時又接到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詩人聞訊異常悲痛,寫下許多悼友之作。此后兩年在洛陽守喪,《歲夜詠懷》約寫于居喪時期。

  【賞析】

  一般說來,守歲之夜(即除夕)人們常常盼望來年的諸事如意,大運亨通。而此詩卻一反常情,首聯便說:“彌年不得意,新歲又如何?”“意思是說:多年來就在坎坷不得意中渡過,新的一年又當如何呢?言外之意是不會有新的希望了。

  頷聯說:“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幾多?”“同游者”在這里是指柳宗元、王伾、王叔文、韓泰、陸質、呂溫、李景儉、韓曄、陳諫、凌準、程異、房啟等政治上的革新派。他們有的被殺,有的病死,有的渺無音信。這里應特別提出新亡的好友柳宗元。元和十二年,朝廷派柳宗元到條件較好的柳州做刺史,而把劉禹錫派往條件極差的“惡處”(《因話錄》)播州(即今遵義地區(qū))。柳宗元考慮劉禹錫的老母年近九旬,不宜去往荒遠之地,便主動要求與劉對調。而今比詩人年輕二十三歲的柳宗元卻在“惡處”困病而亡,這不能不使詩人倍加傷懷。因此,這“有幾多”固然是傷悼眾友早逝,更主要的是對摯友柳宗元的痛悼;表現的是“一人突逝,舉目寂空”的沉痛之情。

  頸聯表面是寫自己的頹傷,表現的是無所作為之情,實際是牢騷之語,抒發(fā)的是憤激之情。詩人早年苦讀,不慕榮華,注重品格修養(yǎng);中年積極參加政治革新,極力革新政治,成為永貞革新中最核心的人物之一,時稱“二王劉柳”;革新失敗,流徒邊州,在極端的困境中,不但寫了大量的政治諷刺詩,痛斥宦官權臣和趨炎附勢之徒是一批渺小而又可惡蚊蟲(《聚蚊謠》),并寫下不少相當有份量的政治散文;遇赦放還,仍痛罵靠鎮(zhèn)壓永貞革新而上臺的人物為“桃李顏”之徒。他戰(zhàn)斗不息,從來沒有以“安閑為自在”過。這種以生死置之度外的不屈精神,絕不能說是“將壽補蹉跎”。因而可以說,此聯抒發(fā)的是一種極端痛苦的憤慨和牢騷,是正意以反語出之。

  尾聯:“春色無新故,幽居亦見過。”表面是說年年的春色皆同,在貶謫幽居時也是如此。而真正的含義卻是:自然界的春天是無所謂的,可惜的是看不到政治的春天降臨人間,看不到國家興旺景象的來臨。劉禹錫雖然才華橫溢,但他并不甘心當一名文士,而是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以利國計民生。他奮斗一生,壯志未酬,這是十分苦悶的。此詩表面似乎是表現詩人的平靜、閑適、甚至有些頹傷;但字里行間,卻隱透出詩人極端的苦悶。這種隱真意實情于字背的方法,是這首詩的主要特色之一。特點之二是“對仗”。本來,律詩只要求中間兩聯對偶,首尾兩聯是無所謂的。但此詩卻能用字字平易、句句明白如話的語言,寫得聯聯對仗,句句通俗,這是不易做到的。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晚年生活

  大和元年,劉禹錫任東都尚書。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寫了《再游玄都觀絕句》,表現了屢遭打擊而始終不屈的意志。以后歷官蘇州、汝州、同州刺史。從開成元年(836年)開始,改任太子賓客、秘書監(jiān)分司東都的閑職。

  會昌元年(841年),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劉禹錫晚年到洛陽,與朋友白居易、裴度、韋莊等交游賦詩,唱和對吟,生活閑適,和白居易留有《劉白唱和集》、《劉白吳洛寄和卷》,與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對吟唱和佳作。此后,他歷任集賢殿學士、禮部郎中、蘇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會昌二年(842年)病卒于洛陽,享年七十一歲。死后被追贈為戶部尚書,葬在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

  哲學成就——唯物主義傾向

  劉禹錫的哲學思想具有鮮明的唯物主義傾向。主要著作是《天論》三篇。在宇宙論方面,他的唯物主義思想比柳宗元更進步。關于自然與人的關系,劉禹錫提出了天與人“交相勝,還相用”的觀點,具有積極的進取精神。他認為,人之所以產生唯心主義思想,是與社會現實有密切關系的。“法大行”的時候,社會上“是為公是,非為公非”,人們就不會產生禍福來自天命的思想;“法大弛”的時候,社會上是非顛倒,人不能勝天,天命論就在人間得到了宣揚的條件;“法小弛”的時候,社會上是非不清,人們就會對天命將信將疑。劉禹錫用社會實踐解釋天命論產生的根源,是在認識論方面的一個重大貢獻。這也是劉禹錫對有神論社會根源的看法。他認為,在法大行的社會里,是為公是,非為公非,蹈道必賞,違善必罰,人們就會說,禍福決定于人的行為,與天沒有關系。在法大弛的社會里,是非顛倒過來,賞恒在佞,罰恒在直,人們對不合理的現象找不到解釋,就不得不把一切歸之于天。他又認為,當“理明”時,人們就不會講“天命”;當“理昧”時,就不會不講天命。劉禹錫從法弛和理昧來解釋有神論產生的根源,可謂見解獨到,他指出神是人在一定條件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他在所寫的《天論》三篇中,力求把柳宗元與韓愈的論戰(zhàn)深入下去,進一步探索天人關系問題。他認為,“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自然),有形之大者也;人,動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天與人各有其自身的自然特點,“交相勝”,“還相用”。人雖不能干預自然界的職能和規(guī)律,但卻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古詩《百歲夜詠懷》】相關文章:

《百歲夜詠懷》唐詩鑒賞11-15

《山村詠懷》古詩06-28

山村詠懷古詩09-30

劉禹錫的詩歲夜詠懷09-14

擬詠懷十一古詩賞析10-13

詠懷古跡其三杜甫古詩賞析07-23

杜甫《詠懷古跡·其一》古詩賞析05-28

除夕詠懷古詩詞(精選46首)02-04

詠懷二首古詩詞鑒賞08-07

杜甫《詠懷古跡·其一》古詩詞06-2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五月天激情在线麻豆 | 一级夜理论片久久 | 亚洲另类欧美与日本 |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最新精品国产偷自在线 | 亚洲永久网址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