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2-05-12 14:13:47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語文教案模板錦集7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語文教案模板錦集7篇

語文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明確說明對象。

  2.整體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學習過程】

  一、導入明標:

  二、初讀感知:

  1.日積月累,讀準加點的字:

  洨()河勻稱()張鷟()

  惟妙惟肖()橋墩()推崇()

  2.通讀全文,試著概括出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

  三、品讀感悟:

  1.請試著以趙州橋與盧溝橋為例,用自己的話說說它是如何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

  2.文章主要是通過對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介紹來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試著就這種思路理清文

  章的說明順序。

  四、拓展延伸

  文章分別介紹了趙州橋、盧溝橋,說明順序基本相同,請具體說一說。

  五、達標測評

  1.石拱橋總的特征,文中引用《水經注》提到的“旅人橋”為的是。

  2.第二段中寫“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形式”和“結構”的先后次序能否調

  換?為什么?

  3.結合文章內容,試著畫出趙州橋或盧溝橋的示意圖,標上相應的數據。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

  2.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品讀感悟

  1.找出文中出現的幾種說明方法,結合課文了解其用法。

  2.為了準確地說明事物,說明文用語很講究分寸,結合具體語句體會說明文的語言準確嚴密的特

  點:

  (1)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得比較早。(“比較”一詞,去掉行嗎?)

  (2)《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

  早的石拱橋了。(“大約、可能、有記載的”能否去掉?)

  (3)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幾乎”去掉行嗎?)

  (4)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最長的石橋。(“當時、可算是”能否

  刪去?)

  3.結合第一課時,試著歸納閱讀說明文應主要從幾個方面入手。

  三、拓展延伸

  請閱讀課后習題第三題的材料,《夜宿盧溝》主要寫的是什么?它與課文里對盧溝橋的介紹相比,

  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四、達標測評

  1.試從文中找出使用了列數字和打比方的句子,并分析作用。(各找一句分析)

  2.指出下列語句所使用的說明方法。

  (1)“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

  (2)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臺區的盧

  溝橋。()

  (3)“這座橋的特點是:(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三)

  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橋結構勻稱??”()

  (4)張嘉貞說“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唐朝張鷟說“初月出云,長虹飲澗”。()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一、初讀感知。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三字經》!(出示句子)先聽一段錄音!(播放錄音)

  師:瞧,他讀得多好呀!有小朋友已經躍躍欲試了,誰先來讀讀看?

  師:誰敢來跟他比試比試?注意讀準字音!

  師:這里有幾個生字,我們來認識它們,跟著老師讀;

  齡 能 融 讓 梨 弟 (領讀)

  師:還有誰比他們讀得還好?請舉手!

  師:這么多的小朋友愿意讀呀!這樣,咱們男女生交叉讀,女生讀紅顏色標注的部分,男生讀藍顏色標注的部分。女生先讀,香九齡——(引讀)

  師:我們一起把這段話快速地讀出來!香九齡——(引讀)

  師:放慢速度,再來讀讀看!香九齡——(引讀)

  二、講解故事。

  其實,這段話蘊藏著兩個小故事呢!先來看第一個故事吧!

  配樂,結合動畫敘述黃香溫席的故事。

  1、師:古時候,有一位叫黃香的小朋友。九歲時,母親去世了,他與體弱的父親相依為命。他知道父親養育自己的艱辛,非常心疼父親。夏天天熱,每晚他都先把父親的枕席扇涼,以便讓父親安睡。冬天天冷,每晚他都先上床,用體溫把被褥捂熱,以免父親著涼。正因為黃香有此孝心,才使他長大后在做人、求學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師:多懂事的孩子呀,咱們也要向他學習!《三字經》里是怎樣寫他的?打開書到第4頁,找找看!

  相機出示句子:“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師:誰再來試試?

  師:女生學著她的樣子一起讀!香九齡——(引讀)

  2、師:第二個故事講的是誰呢?先來認識一下主人公吧!(出示孔融的圖片)他叫孔融!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吧?誰來說說?

  師:聽了剛才的故事,一定有聰明的小朋友能在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來,誰來說?

  師:對呀,孔融讓梨的故事這么長,可古人只用了十二個字就概括了,真神奇呀!(出示句子: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一起來讀!

  師:小孔融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要把大梨讓給哥哥們吃,他對兄弟是多么友愛!

  過渡:在剛才的句子中,我們知道了一個人必須要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首先要孝順父母、恭敬兄長,其次才是學習各種常識。這就是《三字經》中所說的——(出示句子: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三、指導背誦。

  過渡:這么好的句子,老師相信小朋友們一定已經熟記在心了。現在,老師就要考考你們了,會的小朋友一起回答!先準備準備,自己讀讀!

  師:現在來看大屏幕!

  (1) 你能把它們補充完整嗎?

  香九齡,_________。孝于親,_________。

  融四歲,_________。弟于長,_________。

  首孝弟,_________。知某數,_________。

  (評:字字正確!)

  (2) 這樣,你還會填嗎?

  香九齡,_________。孝于親,_________。

  融四歲,_________。弟于長,_________。

  首孝弟,_________。知某數,_________。

  (評:很有感情!)

  (3)(出示黃香的圖片)《三字經》中是怎樣寫他的?

  一起背!香九齡——(引讀)

  (出示孔融的圖片)你能背出和這幅圖有關的句子嗎?

  一起背!融四歲——(引讀)

  首孝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師:小朋友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能把這幾句背下來,真用心!我們一起來背!拍著小手,搖著腦袋。香九齡——(引讀)

  四、課外延伸。

  學了剛才的句子,我們認識了兩位可愛的小朋友黃香和孔融。他們都是孝順父母、團結兄弟姐妹的好孩子。你們身邊也一定有許多這樣的小黃香、小孔融。利用下課時間,去收集他們的故事,下節課在班上講給同學們聽聽!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的建筑過程,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2、學習作者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敘述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5、練習寫一個小動物。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的建筑過程,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2、學習作者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介紹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同學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學習抓住特點進行介紹的方法。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審題

  《蟋蟀的住宅》這個題目有什么特點?

  “住宅”一般是講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動物,這篇課文題目的特點就在于作者把蟋蟀當作人來寫。

  師:蟋蟀會有什么樣的住宅呢?作者怎樣描述蟋蟀的住宅呢?我們認真學習了課文之后就會明白了。

  二、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1、填寫生字表。

  2、指導同學讀準字音,正確書寫:

  逐個生字進行討論,要求同學們找出每個字字音字形方面的特點,加深記憶。

  比方:“驟”字左邊是“馬”,右邊是聚會的“聚”,“馬”和“聚”合在一起就是“驟”,讀作“ zhòu ”,不能讀“ jū ”或“ zòu ”。

  3、解釋重點詞語,協助理解課文。

  4、討論詞義,找出近義詞和反義詞。

  三、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按不同方面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1、朗讀課文,理解每個自然段的內容:

  同學自由朗讀課文,逐段進行理解,也可以找同學說一說各自然段的內容。

  分析10個自然段的內容,弄清各自然段之間的關系。

  2、教師指導同學讀書,體會課文是從幾個方面介紹了蟋蟀的住宅,并討論10個自然段按內容不同可以分為幾段,怎樣分?

  這篇課文的題目(即主題)是《蟋蟀的住宅》,全文圍繞這個主題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蟋蟀的住宅是使它知名的原因之一。

  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講蟋蟀住宅的特點。

  第三段(第7~第9自然段)講蟋蟀住宅的建造過程。

  四、作業

  1、朗讀課文。

  2、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導語

  蟋蟀這種小動物很多同學并不陌生,但是對于蟋蟀的住宅,也就是蟋蟀的巢就不是人人皆知了。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很小就很喜歡動物和植物,尤其是昆蟲。他對蟋蟀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研究,采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有條理地介紹了蟋蟀的巢穴,用他的話講就是蟋蟀的住宅。從這里可以看出法布爾很喜歡蟋蟀,并把蟋蟀當作他的朋友對待。那么,蟋蟀是以什么而知名的呢?請同學們齊讀第一段。

  (主要是以住宅知名。)

  板書:住宅

  二、學習第二段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默讀第二段,想一想這一段從幾個方面講蟋蟀住宅的特點,每個方面寫了蟋蟀住宅的什么特點?

  (這一段主要是從選址、工具和洞內外三方面講述了蟋蟀住宅的特點。)

  板書:選址 工具 洞內外

  這是蟋蟀住宅很明顯的特點。我們一邊讀書一邊分析蟋蟀住宅的這些特點。

  板書:特點

  蟋蟀和別的昆蟲不同,蟋蟀不肯隨遇而安,“隨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課文的哪些地方表示了蟋蟀“不肯隨遇而安”?

  “隨遇而安”指能適應各種環境,在任何環境中都能滿足。

  課文中講到蟋蟀慎重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

  板書:排水優良 有溫和的陽光

  蟋蟀的住宅是自身一點一點挖掘的。可是人們為什么對它的勞動效果感到驚奇呢?

  蟋蟀蓋房子的工具,非常柔弱。正是因為蟋蟀用如此簡單的工具,建造出了排水優良、有溫和陽光的住宅,所以令人們對它的勞動效果感到驚奇。

  板書:柔弱

  這也是蟋蟀吸引作者關注的地方,所以作者決定要研究它,請同學繼續讀書,看一看住宅內外的情況怎樣?

  為什么說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又為什么說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

  因為蟋蟀蓋房的工具,只是簡單的四只腳和鉗子,所以說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

  又因為蟋蟀用如此簡單的工具,建造出那么平坦、清潔、干燥、衛生的住宅,所以可以算是一個偉大的工程了。

  “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這句話出現在這一段的最后,起什么作用呢?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體會蟋蟀辛勤勞動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三、學習第三段

  請同學默讀這一段,想一想這一段從幾個方面介紹了蟋蟀怎樣建造住宅的,課文是怎樣寫的?

  板書:住宅建造

  這一段從建造時間、怎樣建造和整修三個方面介紹了蟋蟀怎樣建造住宅。

  板書:時間 建造 整修

  “蟋蟀蓋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時候”。這是蟋蟀蓋房子的時間。

  板書:十月

  蟋蟀工作很辛苦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請同學們小聲讀第8、9自然段,找出寫蟋蟀蓋房動作的句子,并劃出動詞,體會蟋蟀蓋房的.艱難與辛苦。

  板書:扒 搬 踏 推 鋪

  蟋蟀的住宅建好了,可是它好像并沒有滿足,它又做了什么?

  整修。

  對,蟋蟀是怎樣整修的呢?

  板書:長時間 加深加闊

  學習了蟋蟀建造住宅這一局部,你有什么想法嗎?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體會蟋蟀鍥而不舍,認真工作的精神。

  四、指導同學朗讀全文

  這篇課文是寫小動物的,作者并沒有蟋蟀蓋房子的體驗,為什么能寫得這樣形象、具體、逼真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書。請同學自由發言,談自身的看法。

  作者通過對蟋蟀蓋房子進行非常細致的觀察,才把文章寫得這樣好。

  師:作者是怎樣觀察的,我們應該學習什么?下節課繼續學習。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觀察一種小動物。

  第三課時

  一、總結全文,歸納主要內容

  《蟋蟀的住宅》主要講的是什么?

  《蟋蟀的住宅》主要描寫了蟋蟀挖掘、建造巢穴的事。

  作者為什么把蟋蟀的巢穴比喻為住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樣寫很形象,能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師:這篇課文說明了什么?

  師:作者為什么能把蟋蟀的住宅寫得這么詳細具體呢?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第5、6、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這樣觀察有什么好處?

  二、朗讀全文,體會擬人句

  課文中不少地方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請同學朗讀全文,找出以上詞語,并討論這樣寫的好處。

  三、鞏固練習,寫一篇小動物的作文

  這種練習要求同學觀察一種小動物,注意它是什么樣的,它的眼睛、嘴巴、爪子等有什么特點。然后再把這些特點生動、形象地描述下來,也要寫它的活動情況。

  教師指導這種練習時,可以先請同學讀一篇習作例文,然后再進行習作指導,這樣同學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

語文教案 篇4

  第八單元 幽默

  魚兒捎來的信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會寫其中的7個生字,學習新偏旁“折文”。

  2、理解六幅圖的意思,感受幽默帶來的喜悅。

  3、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圖畫的意思。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理解幽默的含義,體會幽默的樂趣。

  教學準備: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9--6)

  教學內容:

  觀察圖畫,理解連環畫的意思,體會幽默帶來的樂趣。

  認讀生字。

  教學過程:設疑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過《父與子》這本漫畫集嗎?你們看,今天他們來到了我們課堂上,(將父親和兒子的圖片貼在黑板上)小朋友們收到過別人給你寫的信嗎?有一天,父親收到了魚兒給他寫的一封信,這是怎么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幾幅漫畫。板書《魚兒捎來的信》

  觀察圖畫,隨圖識字

  1、解題:強調“魚兒”“信”學習生字

  捎、肖:

  (1)兩個字可以進行比較來學習。(肖+扌就是捎,捎去掉“扌”就是肖)

  (2)部件組合法:扌字旁+肖=捎

  小字頭+月字的變形=肖

  (3)提示:在學習這個字的時候,要引導學生關注“月”字的變形,能正確寫這兩個字。

  (4)請同學們說說你們還認識哪些“扌”字旁的字,從而揭示“扌”字旁的字與手的動作有關。

  言、信:

  (1)這兩個字也可以比較來學習。

  (2)拼讀這兩個字。

  (3)分別用這兩個字組詞,還可以用組成的詞說一句話(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在造句中的錯誤)

  2、投影出示六幅漫畫,讓學生先按順序觀察,然后講一講連環畫的內容。(提示:圖上畫著誰?父親在干什么?兒子在干什么?)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他們的神情與動作,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找同學完整地說一說這個故事。這六幅圖表現了兒子通過魚兒給父親寫信的幽默方式,阻止父親釣河里的魚。

  (一)第一、二幅圖寫父親在聚精會神地釣魚,兒子想辦法不讓父親釣魚,從而保護小魚,于是他寫了一封信。

  (二)第三、四幅圖寫兒子跳到水里,把信掛在魚鉤上。

  (三)、第五、六幅圖寫父親發現魚竿動了,以為是魚咬鉤了,拎起魚竿,看到了“魚兒的信”。

  今:

  (1)減少筆畫的方法。與“令”做比較進行區別。

  (2)詞:今天、今后、如今

  至、致:

  (1)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

  (2) 學習“攵”的寫法,知道這個偏旁叫反文旁。

  (3)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選擇正確的字填空:( )今、一( )、( )于、專心( )志。

  再一次觀察圖畫說一說,魚兒的來信說了什么?讀一讀信上的話,想一想父親看了信后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用自己的話把幽默講完整。注意運用動作表情。

  說一說你覺得這則故事幽默在哪?

  鞏固練習:1、開火車讀字、組詞。

  小老師猜字謎。

  作業:1、回家給你的家人講《魚兒捎來的信》;

  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9--7)

  教學內容:

  1、復習生字;

  2、介紹你所知道的幽默故事;

  3、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過程:復習生字

  指名讀字、組詞。

  小老師領讀字。

  一、合作交流:向同學介紹一下你知道的幽默故事。

  二、課后習題

  1、寫一寫:寫出幾個帶有“提手旁”的字:提、打、推、拍。總結規律。

  講一講,畫一畫

  (1)讀一讀,選擇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

  (2)你知道這幅圖是哪個漫畫集里的嗎?(這只小狗的名字叫史奴比,是世界著名漫畫〈花生集〉中的一個角色。)

  (3)你看到了什么?說一說圖意。

  (4)你覺得圖中少了什么?動手畫上。

  作業:搜集幽默故事。

  板書設計: 魚兒捎來的信

  爺爺——保護——魚兒

  教學反思:學會本課14個生字,會寫其中的7個生字,學習新偏旁“折文”。理解六幅圖的意思,感受幽默帶來的喜悅。

  《魚兒捎來的信》測試題(9--8)

  一、按筆順寫字

  二、讀拼音寫詞語

  shēng xiào shāo xìn yí zhì yán yǔ jīn tiān zhì yú

  ( ) ( ) ( ) ( ) ( ) ( )

  三、選擇正確的漢字填空

  致 至

  1、( )今,我還沒有找到丟掉的那支鋼筆。

  2、劉叔叔得到了爸爸的幫助,今天特意來( )謝的。

  3、他籃球打得非常好,( )于足球,他可不行。

  4、戰士們向前來檢閱的首長表示( )敬。

  四、照樣子寫一寫

  肖( )捎( )禮( )

  言( )信( )

  致( )至( )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朗讀的基礎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內涵。

  2、體會、揣摩和學習抒情性語言和多種手法。

  3、體驗和培養樂觀精神。

  教學重點:

  1、賞析海燕形象,領會作品的象征內涵。

  2、在反復誦讀中,揣摩作品的語言和手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疏通文意,通過誦讀初步感知課文。

  2、搜集高爾基的有關資料。

  3.教師準備錄音帶,錄音機,投影儀或多媒體

  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悟,賞析海燕形象。

  教學步驟:

  一、導入美文。

  介紹《海燕》的深遠影響,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它是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高爾基所寫的一首散文詩。它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自問世以來,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它的讀者,超越國界、超越時代,超越年齡、性別、種族。它屬于過去、屬于未來、屬于全世界。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二、整體感悟。

  1、 教師配樂范讀課文,或者播放課文錄音。

  要求:學生聽讀時不看書,凝神細聽。

  2、學生交流聽后感受,談自己在聽讀時候的所感所想。

  3、學生再進一步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和討論:這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散文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節律和流動感的畫。以時間為序,文章著重刻畫了幾個場面?在不同的場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樣的表現?

  討論明確:(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出示三幅場景畫面以及相關文字)

  課文以暴風雨漸次逼近為線索,按海面景象的發展變化可分為三個大的場景畫面:暴風雨“將來”――“逼近”――“即臨”。

  暴風雨將要來臨,海燕“高傲地飛翔”,渴望著暴風雨的到來。

  暴風雨逼近之時,海燕搏風擊浪,迎接暴風雨。

  暴風雨即臨之時,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姿態呼喚暴風雨的到來。

  三、品味探究,賞析海燕形象。

  1、 自主品味,進行個性化解讀。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讀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樣的形象?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讓學生深入接觸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

  2、 聯系時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內涵。師生共同明確: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這本是自然現象。因此“海燕”一詞在俄文中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高爾基在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這個“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精靈”般的藝術形象,旨在呼喚即將到來的革命風暴,為登高一呼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高唱贊歌。

  3、 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朗讀、勾畫、體會和品味其形象給人帶來的美感。師生共同評析。

  預期成果示例一:“黑色的閃電”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給人一種足以體現海燕的矯健、勇猛之美,“閃電”使人眼前閃出亮光,看到光明。

  示例二:“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擲地有聲,這是海燕的戰斗宣言,體現一種豪情與力量之美,是全詩豪壯之美的最高點。

  示例三:海鷗的“呻吟、飛竄、恐懼、掩藏”、海鴨的“呻吟、嚇壞”、企鵝的“膽怯、躲藏”與文中海燕的“高傲的飛翔、歡樂的叫喊”形成鮮明對比,突出海燕的英勇樂觀之美;寫大海,寫風、云、雷、電,是渲染一種激烈的斗爭環境,烘托出海燕形象的高大之美。

  4、學生齊讀課文,深入體會。

  四、布置作業。

  1、反復誦讀課文,體會文中形象和作者感情。

  2、寫話“海燕的宣言”(結合練習三)。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朗讀課文,揣摩和學習抒情性語言和寫作手法。

  教學步驟:

  一、學生交流“海燕的宣言”,深入領會海燕的內心活動。(師生共同評點,充分肯定學生的個性化見解,肯定學生的合理想象。)

  二、朗讀課文,揣摩和學習抒情性語言和寫作手法。

  1、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類總結自己在文中所勾畫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討論明確:關鍵詞句的使用,使大自然人格化了,各種景物具有不同人的動作、感情,也就是說,擬人化使象征體具備了被象征體的特點。總的來說,“海燕”象征英勇善戰、大智大勇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暴風雨”象征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一觸即發的革命形勢,一場醞釀中的推翻沙皇獨裁統治的無產階級革命;“大海”象征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海鷗”、“海鴨”、“企鵝”這一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會破壞他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不革命者。

  2、精讀第三個場面,探究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

  著重啟發學生理解和體會比喻、擬人、反復等修辭手法在表情達意,增強文章語言抒情性色彩方面的作用。挑出典型例句反復品讀、深入分析,鼓勵學生敢于發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預期成果示例:“大海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用擬人的手法,“抓住”、“熄滅”突出了大海巨大的聲勢和強大的力量。“――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用反復的手法,以強烈的感情表現了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和呼喚,強調了革命暴風雨已近在眼前,歷史潮流已不可逆轉。

  3、朗讀課文。

  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朗誦語調的處理,共同編注朗讀腳本。教師要尊重學生對課文的獨特理解與編注,善加引導。

  腳本示例一:“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表示很短的停頓,不換氣。“”表示語氣加強。)

  腳本示例二:“――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是全文之高潮所在,全詩的最強音,應蓄積力量以最豪壯的語氣,最強烈的感情,一字一頓讀完這個感情十分強烈的祈使句,并嘎然而止。)

  然后,學生用個人表情朗讀、小組讀和全班齊讀等方式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品感情及抒情性色彩。同時,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朗讀評點。

  三、拓展延伸。

  結合練習四,以“面臨生活的暴風雨”為話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探討。

  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充分肯定“與困難作斗爭,其樂無窮”的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樂觀精神和生活態度,鼓勵學生積極追求勇者風范。

  四、小結:

  我們在美的享受中解讀了作品,感受到作者抑惡揚善、愛憎分明的情感態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時空的壯美。作品運用多種手法,使全詩集詩情、畫意、理趣為一體,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瑰麗明珠,其產生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是無比巨大的。同學們,讓我們在生活的暴風雨中也做那勇敢飛翔、搏擊長空的海燕吧!

  五、布置作業。

  1、繼續誦讀課文,為參加本單元散文詩朗誦表演比賽作準備。

  2、 模仿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寫一首散文詩,字數不定。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繡、瀟”等8個生字,會寫“樺、涂”等11個字,正確讀寫“白樺、毛茸茸”等6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歌意境。

  3、了解現代詩極富想象等特點,體會作者借助意象表達情感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現代詩借助意象表達情感的表現手法,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感受八兒的心理變化,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繡、瀟”等8個生字,會寫“樺、涂”等11個字,正確讀寫“白樺、毛茸茸”等6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歌意境,熟讀成誦。1

  教學過程

  一、初識白樺

  1、導入音頻。

  (1)音頻播放加拿大兒童歌曲《白樺林好地方》,并出示歌詞。

  ①師:側耳傾聽這首歌,你聽出了什么?再看看歌詞,你又明白了什么?

  ②學生交流。

  示例1:聽到了一群孩子的歡聲笑語,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了孩子們內心的歡騰和喜悅。

  示例2:聽到了孩子們走向大自然的歡聲笑語。

  (2)師小結:聽著這首簡短流暢的加拿大兒童歌曲,我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水、山、森林、湖泊,仿佛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風光中。歡快活潑的旋律似乎是一隊郊游的孩子們踏著鼓聲走向白樺林,走進美妙的自然……

  (3)課件出示白樺圖片。

  ①師:你們在生活中見過這種樹嗎?看看圖片,這種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②生交流。

  示例1:這是一種高大筆直的樹,很美麗。

  示例2:無論是一棵白樺,還是成片的白樺林,都很美。它有著潔白的樹干,碧綠的葉子,給人明朗的感覺。

  (4)師小結:白樺很美,有一個國家,就以它為國樹。這個國家就是俄羅斯。白樺生性耐寒,樹干銀白,氣質高雅。俄羅斯人民喜歡白樺的美麗、高潔。

  2、引入課題。

  (1)師引導:蘇聯詩人葉賽寧,他留下了許多著名的作品。他的詩歌語言樸實動人,多贊美家鄉的風光。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隨葉賽寧一起仰望他家鄉的那棵高潔的白樺。

  (2)板書課題:白樺。(生齊讀課題)

  (3)師述: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詩歌,繼續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出示課件)

  詩歌,讓我們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

  (4)全班齊讀。

  二、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

  (1)課件出示簡介。

  (2)生自由讀。

  2、聽課文朗讀音頻,注意節奏和停頓。

  3、生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新詞。

  4、檢查預習。

  (1)課件出示生字詞語。

  (2)師指名認讀,相機正音:“樺”讀第四聲;“穗”讀“suì”,不要讀成了“shuì”或“huì”。

  (3)指導識記。

  ①師引導:你是怎樣記住這些標注拼音的字的?

  ②生交流。

  示例1:利用形聲字特點記住“樺、穗、繡、霞、瀟、朦、朧”。

  示例2:說文解字記“茸”,理解字義。

  課件出示:

  茸,現多形容動植物細毛叢生的樣子。(艸,指嫩芽)+(耳,聰的簡寫,表示機靈),茸字上下兩部分合起來的意思是機靈的嫩芽,機靈的鹿頭上的芽狀柔嫩器官。

  示例3:

  用換一換的方法記住一組字:

  繡(繡花)霞(霞光)

  銹(鐵銹)假(假日)

  透(透過)暇(目不暇接)

  遐(遐想)

  ③書寫“瀟”字。

  a、視頻出示“瀟”字的書寫筆順。

  b、師在田字格中范寫;生練習書寫。

  三、初觸白樺

  1、釋題。

  (1)師指名讀詩題,引導:讀了詩題,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

  (2)預設:一棵茂盛的白樺;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樺;一片白樺林,碧綠的葉,潔白的干……

  (3)生齊讀詩題,師引導生讀出對白樺的感受。

  2、整體感知。

  (1)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全詩共有幾節?(預設:4節)

  (3)同桌互讀;小組分節比賽讀,師相機正音;全班齊讀。

  (4)把握詩歌主要內容。

  ①師引導:讀著讀著,整首詩描繪的畫面在我們的腦海里逐漸清晰起來。誰來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②示例:《白樺》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了它的美。

  3、練習朗讀。生分成四人小組用喜歡的方式讀。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比喻、擬人、想象、聯想等手法在詩中的作用。

  2、聯系詩歌內容,理解詩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解讀明義

  1、導入新課。

  (1)師述: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1課《白樺》。(板書課題:白樺)

  (2)師指名分節讀詩。

  (3)師引導:詩歌以“白樺”為題,那么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白樺的?請大家試著從每個小節中找到答案,并用最簡潔的詞句概括。

  2、生自由默讀全詩,試著概括每小節的內容。

  3、學習全詩。

  (1)學習第1小節。

  ①課件出示第1小節,生自由讀。

  ②師指導:詩的開篇,就讓我們的目光停留在窗前的白樺上,我們仿佛看見詩人每日與白樺對視,與白樺低語。窗前的白樺,是詩人朝夕相伴、難舍難分的朋友!

  ③師指名讀。

  ④師引導:讀著讀著,你的眼前浮現的是怎樣的白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

  ⑤生交流。

  示例1:枝條掛滿白霜的白樺樹,是那么圣潔!

  示例2:我仿佛看見一個沉思的詩人,佇立窗前,深情地看向白樺,眼里滿是憐愛。

  ⑥師指導朗讀。

  a、師:娓娓道來的詩句——“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樺”,這句詩藏著作者對白樺的深情;如見其貌的詩句——“仿佛涂上銀霜,披了一身雪花”,字里行間藏著對高潔的白樺的愛。

  b、師指名朗讀。

  ⑦概括本小節內容,擬小標題。

  a、師引導:這一節詩主要寫了什么?

  b、生交流。(預設:窗前的白樺;涂銀霜;披雪花……)

  c、師小結:“披雪花”更具體地概括了本小節白樺的特點。(板書:披雪花)

  ⑧師引導想象畫面,生試著背誦這一小節。

  (2)學習第2小節。

  ①課件出示第2小節,生自由讀。

  ②師范讀后引導:在聽的過程中,你的眼前浮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③預設:白樺在雪中傲然挺立;白樺樹的枝頭沾滿了雪,似乎是給樹枝繡上了白色花邊;一串串的樹枝交錯著,像花穗綻放,像是流蘇舞動……

  ④生自由讀:師指名讀,并評價。

  ⑤概括主要內容,擬小標題。

  a、師引導:這一小節主要寫了什么呢?

  b、生交流。(預設:雪中的白樺、白樺枝頭、綻流蘇……)

  c、師小結:“綻流蘇”與上一節的“披雪花”對稱,顯得更和諧。(板書:綻流蘇)

  ⑥生想象畫面,試著背誦這一小節。

  (3)學習第3小節。

  ①課件出示第3小節,生自由讀。

  ②師指名讀,并評價。

  ③預設:這位同學讀得很流利、準確;讀的時候注意了“燦燦”“晶亮”這樣的形容詞。

  ④想象畫面。

  a、師引導: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讀得慢一點,再慢一點。你會看到詩人眼中的白樺。

  b、生自由練習朗讀;師指名朗讀。

  ⑤引導理解。

  a、師引導:讀著讀著,你的眼前出現的是怎樣的白樺?(生交流)

  b、師講解:白樺靜中有動。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用“朦朧”來修飾“寂靜”,寫出了白樺的含蓄和高潔,“玉立”寫出了它的挺拔,寫出了它的高貴氣質,寫出了它的非同凡響;“燦燦的金暉”,襯托出它的絢麗輝煌。“玉立”和“閃著”兩個動詞使之前靜靜挺立的白樺展現一種特別的動態美。

  ⑥概括主要內容,擬小標題。

  a、師引導:根據上兩節的小標題,我們可以擬定結構對稱的小標題,誰來說一說?

  b、生交流。(相機板書:立金暉)

  ⑦生想象畫面,試著背誦這一小節。

  (4)學習第4小節。

  ①課件出示第4小節,生自由讀。

  ②師:你又讀出怎樣的白樺?(預設:朝霞中的白樺,身上披著彩霞,煞是好看!)

  ③指導朗讀。

  a、師指名讀,引導評價:他讀出白樺的美了嗎?你會怎樣讀?

  b、師指導:讀的時候注意“白、銀色”這樣表示色彩的字詞。(生自由讀)

  ④引導理解。

  師述:最后一節詩中,詩人把白樺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一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準確而生動地表現了朝霞生成的過程,“姍姍來遲”突出了朝霞的形態之美,更加襯托出白樺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樺大有“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之意。

  ⑤擬小標題。

  a、師引導:這一小節詩寫了朝霞中的白樺。誰能從下列短語中選擇合適的小標題?(生自由交流)

  課件出示:

  朝霞中的白樺;白雪皚皚的樹枝;沐朝霞;抹光華

  b、相機板書:沐朝霞。

  ⑥生想象畫面,試著背誦這一小節。

  二、品讀悟情

  1、師述:葉賽寧的這首詩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了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風姿綽約,表現出一種高潔之美。詩中的白樺樹,既具色彩的變化,又富動態的美感。

  2、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r自由讀一讀整首詩。

  r找出能表達作者對白樺不一樣的情感的地方。

  3、生自由朗讀全詩。

  4、生交流,師相機出示全詩。

  (1)師指名交流。(相機將課件中的重點詞設置成不同的顏色)

  示例1:“銀霜”和“雪花”寫出了白樺的潔白;“涂”準確描繪出白樺樹干上的一層潔白的表皮;“披”字把白樺擬人化了,字里行間藏著對一身潔白的、高潔的白樺的愛。

  示例2:白樺披著一身雪花,那未全脫落的葉子上落滿了松軟的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樹梢尖兒,映襯著紫色的樹枝,仿佛給白樺鑲了一道“雪繡的花邊兒”。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綻放的花穗,如流蘇一樣好看。

  (2)師小結:這些美麗的詩句中藏著詩人對白樺的愛!

  5、體會意象,悟出真諦。

  (1)師引導:作者為什么對白樺有著這樣深厚的情感?

  (2)生交流,師相機指導:白樺是俄羅斯的國樹,詩人對白樺的禮贊中,包含著對自然的愛,更包含著對民族的熱愛和對祖國的熾烈情感!

  (3)師范讀后指名讀。

  (4)小組讀;全班齊讀。師指導讀出詩的韻味,體會詩中所傳達的熾烈的愛國情感。

  三、研讀賞韻

  1、拓展閱讀《懸崖邊的樹》。

  (1)師:《白樺》,是詩人葉賽寧的情感流露;白樺,是詩人葉賽寧情感流露的寄托。詩歌的魅力就在于此,它需要解讀,需要遐想,需要與詩人來個心靈之約。仔細讀讀下面的小詩,你從中讀到了什么?你有沒有讀懂詩人的心?

  (2)課件出示《懸崖邊的樹》。

  (3)生自由朗讀后,師指名讀。

  (4)生交流讀后感受。

  示例1:作者抓住了懸崖邊這個特別的地方的樹作為自己的寫作內容,讓人眼前一亮。

  示例2:詩中寫了懸崖邊的樹雖然經歷了風雨,但依然堅強。

  師小結:詩人選取生活中獨特的自然意象,以表現人間的種種精神品質,字里行間透露著作者對懸崖邊的樹的贊美,對不屈的精神、高遠的理想的贊美。

  (5)比較閱讀,體會作者的匠心獨運。

  ①課件出示《白樺》和《懸崖邊的樹》。

  ②師引導:這兩首詩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③示例:兩首詩都借助事物表達情感,這樣的情感不虛假。

  (6)全班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

  2、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如果說,詩歌是一盞燈,那么詩中美好的情感就是這盞燈的光。生活就是一首詩,只要我們有有趣的心靈,有友善的眼神,有傾聽的耳朵,有真摯的情感,我們的生活就會充滿陽光。

  四、布置作業

  以自己喜歡的植物為題,寫一首小詩。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語文教案-勸 學。

  教學設想

  一、抓住文眼,定好教眼。中心論點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個分論點從三個角度論述、體現本文的思想性和邏輯性,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系以及比喻論證,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抓住提示論點的關鍵語句和用以論證的比喻,不僅可以明確本文論點和論證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寫作特點,而且一些文言詞句的重要問題也可迎刃而解。

  二、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先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結合課文語境,理解其意義和用法,然后通過課堂點撥、課后“練習”、補充練習以及熟讀、背誦等反復訓練,才能切實掌握。

  第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 313—前 238),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

【【熱門】語文教案模板錦集7篇】相關文章:

【熱門】語文教案錦集7篇05-07

【熱門】小學語文教案錦集5篇05-09

【精華】語文教案模板錦集6篇05-10

【精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5篇05-10

【精品】語文教案模板錦集5篇05-10

【實用】語文教案模板錦集6篇05-09

精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7篇05-09

實用的語文教案模板錦集7篇05-11

有關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7篇05-10

【實用】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5篇05-0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 亚洲人成网999久久久综合 | 最新国产初高中生精彩视频在线 | 在线120秒观看视频日本大片 | 午夜成人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 夜色福利院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