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我躺在波浪上讀書說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語文我躺在波浪上讀書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說教材
《躺在波浪上讀書》是鄂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著名旅游勝地——死海時所看到的景色以及親身經歷的趣事。文筆生動,語言流暢,感受逼真。教材選編本文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死海的特點,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二是讓學生領略世界不同的自然風光,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這篇課文,我安排用兩課時來教學。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第二課時的教學。
二、說目標
(一)根據課標要求,在第一課時了解了課文主要內容及隨文識字后,結合學生實際,我把第二課時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品讀重點詞句,知道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
3、引導學生查找死海的有關資料,幫助學生加深對死海的了解,培養學生查找、搜集的能力。
4、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死海的特點以及給游人帶來的歡樂。
(三)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搜集有關死海的資料,結合語言文字和插圖,體會作者的感受及死海的神奇。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的選擇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的統一。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媒體演示法。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補充資料,縮短學生和死海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更好更準的讀懂課文。
2、問題導讀法。我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始終圍繞教學重點進行探究學習。
3、合作探究法。教學中我利用自學提示出示三個問題,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合作交流,通過生與文本,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解疑。
(二)學法的引導
書是要靠學生自己讀懂的。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后與同桌合作交流,最后和全班同學一起探討。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領者。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課伊始,我出示了這張死海圖片,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那蔚藍的大海,那人躺在波浪上看書的奇特景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他們情不自禁地說:“死海真美啊!”、“人能躺在波浪上看書,太神奇了!”、“我也想去死海看一看,玩一玩!”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為之高漲。
(二)、深入文本,感知神奇
由于本文篇幅較長,我對課文進行了適當的取舍和劃分。我將本文分為兩部分學習,第一部分是3—6自然段,這是本文的重點部分,在這部分中作者描述了死海的美麗與神奇,介紹了死海得名的原因,講述了自己躺在死海上的感受。因此,我花了近三十分鐘的時間來引導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
首先,我利用媒體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自由讀課文3—6自然段,讀完后思考三個問題:
①來到死海邊,作者看到怎樣的景象?
②死海的名字怎么來的?
③躺在死海上是什么感覺?
學生花了7分鐘的時間自己讀、思、圈、劃和同桌交流。接著,我用23分鐘的時間來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在讀中議,在讀中悟,在讀中感受。
對第1個問題,學生找出了這個句子:“來到死海岸邊,只見海水輕輕涌動,泛出一種奇特的光暈,五顏六色,像彩虹似的。”我讓學生自己讀這句話,想一想:這是個什么句子?句中的比喻詞是什么?把什么比做什么?我引導學生思考光暈和彩虹有什么相似之處,來感受死海的美麗,并通過朗讀來表現這種美。為了讓學生感受死海的奇特光暈,我出示了鹽的結晶圖片和海水反光的圖片。
對第2個問題的教學我沒有直接插入,而是故意提出質疑:死海這么美,為什么卻得了“死海”這個不好聽的名字呢?學生很容易就給出了答案,為了檢驗學生是否真正了解了死海特點,我故意出示了這張海洋圖片,讓學生觀察:這是死海嗎?為什么?學生一下子看出了這片海洋中有魚,不是死海。接著針對學生質疑“為什么死海的含鹽量這么高,死海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利用媒體簡介死海形成原因,來解開學生心中的疑惑,加深學生對死海的了解。
對第三個問題的教學,我還是通過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體會。學生找到的句子有這2個。“溫潤的水把我整個身體托浮起來,像托浮著一片樹葉”。“我只要保持著身體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樣舒服自在。”我讓學生讀這兩個句子,說說讀懂了什么。學生說這是兩個比喻句,分別把身體比作樹葉,把海水比作床。我又引導學生說說你從這兩個比喻體會到什么?學生說從樹葉體會到海水浮力很大,從躺在床上體會到作者躺在水上很舒服。在這里,我用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等方法,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我還讓學生練習說比喻句,學生說得挺生動。接下來,我配上舒緩的音樂,動情朗讀這兩句課文(“細浪在我耳畔絮語,微風拂面而過,明晃晃的陽光從藍得透明的晴空灑下來……我幾乎想在這溫潤的搖晃的‘床’上睡一覺了!”),讓學生閉眼想像畫面,然后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再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當我配上音樂,讓想讀的同學站起來一齊讀時,同學們都情不自禁地站了起來。
為了拓展學生思維,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接下來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我出示了作者躺在波浪上看書的照片,讓學生想象:你就是作者,現在你回國了,你會怎樣向你的親朋好友介紹這張相片呢?學生的發言很生動,將死海含鹽量高,浮力大,躺著舒服的特點都說出來了。
第二部分是課文8、9自然段,這部分內容篇幅雖長,但重點句卻是課文最后作者所說的一句話:“能在死海游泳,確實是一件難得的樂事!”所以教學這部分時,我緊緊抓住一個問題:“作者明明吃了苦頭,卻說是樂事,你認為是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做出回答,他們都認為能在死海游泳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即使吃上苦頭,也是死海帶給他的樂趣啊!由此可見,死海的神奇已經深入他們的心靈。
最后,我用“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引導學生對全文進行梳理,知道死海因為美麗、神奇、浮力大、能躺在上面看書、讀報、喝咖啡而吸引了無數的游人。
(三)、展示資料,拓展延伸
依據教學目標,在課的結尾,我安排了2分鐘的時間給學生交流自己所搜集的關于死海的資料。同學們有的介紹了死海的地理位置,有的介紹了它的大小,還有的講述了有關它的傳說等等。我則利用課件,展示了一幅游客用死海黑泥美容的圖片和介紹死海正在慢慢消失的一段文字。在搜集展示資料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知識面也拓寬了。
“這是一片神秘的水域,它美麗、神奇,故而,名揚天下,游客慕名而來。它帶給我們知識,帶給我們快樂。這一切都是大自然這個魔術師的杰作。同學們,大自然中還有無窮無盡的奧秘等著你們去探索呢!”在我生動、激情的話語中,這節課結束了。望著孩子們意猶未盡的神情,我知道,一顆探索自然的種子已在他們稚嫩的心田里扎根。
課文學完后,學生對死海有了一些了解,因此,我設計了讓學生當小導游向父母介紹死海的作業。這既是學生學習新知后的練習,也是一次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五、說效果
綜觀整堂課,學生的思維活躍,參與度廣,,發言積極性高,對文本的理解到位,朗讀的效果也較好。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為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眼、動口、動腦,在教師的幫助下全面達成教學目標。但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中,也不乏遺憾之處。比如:學生整理資料的能力還有待加強,教師的課堂調控應變能力還不夠完美。今后,我還需要多學習,多鍛煉,以提高自身能力。
以上是我說課的主要內容,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四年級語文我躺在波浪上讀書說課稿】相關文章:
我躺在波浪上讀書教案11-05
《我躺在波浪上讀書》的教學設計10-15
《我躺在波浪上讀書》教學設計09-24
我躺在波浪上讀書教學設計09-24
《我躺在波浪上讀書》教學反思08-27
我躺在波浪上讀書教學設計09-24
《我躺在波浪上讀書》教學設計11-05
關于《我躺在波浪上讀書》的教學設計11-30
《躺在波浪上看書》教學設計01-19
滬教版《我躺在波浪上讀書》教學反思范文08-28